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ST段上移、心悸、呼吸困难、苦笑貌、面苍白、胸痛。
治法
由于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类似,部分专家建议开始可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以及低分子肝素。但是一经诊断,阿司匹林可无需服用,除非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如果无低血压以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利尿剂的应用会有帮助。
临床表现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发病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症状最为常见,患者可伴有痛苦面容、心悸、面色苍白等,亦可见呼吸困难。但是心尖球囊综合征往往伴随着明显的情绪波动,受精神和躯体刺激之后出现这种不适症状。
检查
心电图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在开始发作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多在发病4-24小时出现 ST段提高、T波倒置,可伴有 QT间期延长。 心肌酶检查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急性发作期会出现脑肽升高,提示左心室功能异常,但与其预后不相关。 超声心动图 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伴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下段运动明显减低甚至消失,而基底部代偿性多动障碍,形成圆底和窄颈,即日本学者报道的章鱼样改变。急性期之后射血分数及左心室收缩运动障碍可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 左心室造影 心尖部或左室中部无或低动力学状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少数存在一过性室内压力阶差。左室心功能的变化呈暂时性、可逆性特点,多数在数周内恢复。文献报道时间从3周到12个月不等。心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极少数有复发现象。 心肌活检 目前关于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病理报道有限,均未发现有特异性组织发现,也没有心肌炎症发现。只有个别报道发现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等现象。
病因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存在几种说法,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顿抑、微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等可能会导致此疾病。
备注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1990年首次由日本学者正式提出并报道命名的一种新型的以左心室短暂、可逆性收缩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堵塞证据为特点的综合征。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