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推拿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5.7K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恶寒发热、脓稠、灼痛、红肿、溃脓、乳房结块、乳痈、吹乳、急性乳腺炎。

乳痈(Acute Mastitis)是以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病证。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占到全部乳痈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怀孕期(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幼,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临床少见。乳痈之名首见于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书曰:​“乳痈有热,三里主之。​”根据乳痈发病的初起、脓成、已溃等阶段,分别施以消散、托里、排脓之法。推拿治疗一般是在乳痈初起而尚未成脓阶段有较好的疗效,脓已成而有高热肿痛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1.治法:疏通乳络。 2.手法:揉法、推法、按法、拿法、点法。 3.取穴与部位: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膻中、期门、乳中、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肩井、风池、少泽、合谷、内关、患乳周围、颈项部。 4.操作: (1)胸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按揉患侧的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膻中、期门穴,每穴1分钟;然后从乳根至乳头方向轻柔推动乳络1分钟,再按压乳中穴3~5次;最后以双手轮换轻按乳房,操作3~5次。 (2)腰背部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身后,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3)上肢肩颈部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体侧,拿颈项部、肩井穴,时间约3分钟;然后点按风池、少泽、合谷、内关穴,每穴1分钟。

来源

本病多因气滞热壅,热毒炽盛,厥阴、阳明经脉受阻,乳汁瘀积,乳络不畅,肉腐化脓成痈。病位在乳房,与肝、胃密切相关。乳汁瘀积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肝郁气滞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内伤,肝气不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致乳痈。 2.胃热瘀滞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因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湿热蕴结于胃络,乳络闭阻,气滞血瘀,邪热蕴积成肿块,热盛肉腐成脓而致乳痈。

临床应用

1.推拿治疗本病时,手法操作宜先从乳痈周围着手,逐步移向肿块中央,手法宜轻快柔和。 2.未成脓者可同时配合热敷法、中药治疗;脓成者切忌推拿治疗,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