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结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结证、痰证、伏脉、滑脉、结脉、苔黄燥、蕴结、瘰疬、瘿瘤、喘促、喘息、固定痛、结块、咳嗽、咳痰不爽、咳吐不利、口干、脉沉结、脉结有力、毛发干枯、气喘、气促、气急、身热、痰黏、吐不出、胸痛、咽不下、咽干。

病因

(1)指梅核气。 《金匮要略》以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则为早期之文献载述。多因火邪灼津、燥痰粘结于咽所致。 《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除上述半夏厚朴汤外,亦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治疗。参见梅核气条。 (2)指胸膈或胁下之痰结。 《万病回春·痰饮》:"胸膈有痰不化,元气虚弱,津液干燥,咯难得出,喘嗽身热,痛难转移者,是痰结也。……胁下有痰,作寒热咳嗽,气急作痛者,亦痰结也。"用栝楼枳实汤,或用节斋化痰丸加减。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