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小结
本品已收载入中国药典,常用于:虫积、肺虚、肺虚咳嗽、风湿、气郁体质、虚热、虚证、血痢、疫痢、白癜风、白发、崩漏、便秘、便血、不固、肠炎、潮热、抽搐、出血、疮、丹毒、胆道蛔虫病、恶心、发热、肺结核、副伤寒、腹痛、高热、钩虫病、黑痣、滑脱、滑泄、蛔虫病、蛔厥、霍乱、鸡眼、急性肺炎、急性胃肠炎、惊厥、久咳、久痢、久疟、久泻、咳嗽、黧黑斑、痢疾、慢性胆囊炎、慢性痢疾、慢性胃肠炎、尿血、牛皮癣、扭挫伤、胬肉、呕逆、呕吐、胼胝、气管炎、妊娠恶阻、肉刺、痧、伤寒、食物中毒、萎缩性胃炎、胃肠病、胃肠炎、细菌性痢疾、下利、消化不良、消渴、泻痢、猩红热、休息痢、癣、血崩、血管瘤、荨麻疹、腰肌劳损、腰痛、疣赘、鱼蟹中毒、中风、坐骨神经痛、鼻气热、喘息、烦渴、筋骨痛、口渴、口气热、麻痹、吐蛔、牙关紧闭、腋臭。
功能主治
[1]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2]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3]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4]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性味
酸、涩,平。
归经
归肝、脾、肺、大肠经。
用法用量
6-12克。
原形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 Prunus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炮制
乌梅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