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型-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病日久必累及肾,肝肾同源,两者俱见虚象。症见阴虚内热、头晕、目干、耳鸣、胁下引痛、心悸、烦躁、口干、舌绛红、五心烦热、遗精、失眠、盗汗、脉象弦细无力等。可见于各型肝炎,尤其慢性活动性肝炎,长期应用激素造成肝肾阴虚者,以滋补肝肾为主。 1. 处方 (1)主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化脓灸)。 (2)配穴:关元、太溪(非化脓灸)。 2.穴解 (1)肝俞、足三里见上。 (2)肾俞:是肾脏的背俞穴。肾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藏精与志,通于脑,肾主水,主一身之元气。有滋补肝肾、益精填髓、调理肾气、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主治肾炎、水肿、用激素的副作用、肝肾阴虚、腰痛等症。 (3)太溪:是肾经五输穴之土穴、原穴。有益肾清热、滋阴降火、培补肾气、强腰膝之作用。主治肾炎、泌尿生殖系统病及阴虚火旺、溺黄、渴不欲饮、虚火上炎之牙痛、喉痛等症。 (4)关元:是任脉经之要穴,为诸阴经之会,生化之源,主一身之阴精,是人身元气之所在;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之功。长灸可有补诸虚百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主治一切泌尿生殖系统病、全身衰弱、少气无力、精神不振、少腹虚寒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