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蛋白质缺乏症、营养不良、细脉、便秘、贫血、腹泻、精神萎靡、溃疡、脉无力、脉细无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肿、体温降低、体重下降、消瘦。
治法
营养不良的患者要采取综合措施,治疗原则 为去除病因,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防治合并症,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1.低血糖临床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注射25%或50%浓度的葡萄糖0.5克/公斤,一般低血糖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必要时可重复一次。之后,头24h内可每小时供给加葡萄糖的饮食一次,头12h每4小时测定血糖1次,观察恢复情况。一般采用少食多餐可以得到纠正。 2.低体温低体温主要由于能量供应不足、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环境温度低以及合并败血症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要保持环境温度(30-33℃),特别夜间温度不能降低,以暖水袋或其他方法包裹身体,每2小时摄取含葡萄糖饮食1次。 3.贫血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治疗,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和痩肉等,中度贫血需口服铁剂及维生素C,也可根据体重注射铁剂,严重贫血则需输全血或红细胞。严重水肿型患者除了因贫血而出现虚脱或心衰外,通常不宜输血。 4.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可取补充胃蛋白酶、胰酶或多酶制剂以提高食欲和消化能力。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的作用,但有轻度潴钠作用,宜在水肿消退后应用。锌具有提高味觉的阈值,增加食欲的作用。胰岛素的使用可以增加饥饿感,提高食欲。 5.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体重、皮下脂肪减少的程度和全身症状的轻重,将婴幼儿营养不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又分为消瘦型(Marasmus)、水肿型(Kwashiorkor)及消瘦-水肿型(Marasmus-kwashiorkor)。 1.消瘦型是以消瘦为主要特征。儿童体重明显下降,骨瘦如柴,生长发育迟缓,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干燥松弛,多皱纹,失去弹性和光泽,头发稀疏,失去固有光泽,面若猴腮,体弱无力,缓脉,低血压,低体温,易哭闹等。 2.水肿型是以周身水肿为主要特征。轻者见于下肢、足背,重者见于腰背部,外生殖器及面部也见水肿。儿童身高可正常,体内脂肪未见减少,肌肉松弛,似满月脸,眼睑水肿,易剥落的漆皮状皮肤病,指甲脆弱有横沟,表情淡漠,易激惹和任性,常发生脂肪肝。单纯性蛋白质或能量营养不良较少见,多数病例为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表现为混合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 PEM)是因为食物中蛋白质和(或)能量供给不足,或由于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的 PEM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的 PEM常被人们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康复有很大影响,所以 PEM是临床营养学上的重要问题。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