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邪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5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浮数脉、偏燥、舌红、苔白干、春季、白舌燥刺、白苔黑点、红舌白苔、鼻干、唇干、大汗、恶风寒、恶寒、发热、烦渴、干咳、咳嗽、口干、口渴、脉洪大、面红、舌尖边红、身热、身热不扬、身重、苔白腻、苔薄白、苔燥、痰少、头痛、头晕、脘痞、心烦、胸闷、咽干、壮热。

病因

病因学名词。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病的病因。自然界致病因素中具有温热性质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中的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以及疠气和温毒。具有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各异等特点。温邪大多从口鼻侵入人体,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气虚弱者易发病。辨识温邪,应依患者症状、体征,并结合患者体质、时令及环境特点进行。自晋代王叔和提出新感伏邪说后,历代都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两类,主要倾向于新感,本条亦以此叙述。伏邪温病也是温病学中的重要内容,伏邪在温病病因及发病中也有重要意义,但历来对此认识不一。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