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毒未清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余邪热毒、留恋、滑脉、数脉、发热、红肿、久病、口臭、流涎、瘙痒、苔黄、苔黄腻、溢脓、灼痛。
治法
余毒未清证窦道临床表现:疮口脓水淋漓,疮周红肿疼痛,或瘙痒不适,可伴轻度发热等,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治法:清热和营托毒。方剂: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中药:穿山甲、皂角刺、当归、甘草、银花、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余毒未清证发颐临床表现:患者多有数月以至数年的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颐颌部肿痛,触之似有条索状物,进食时更为明显。在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患者口内常有臭味,晨起后挤压腮腺部可见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粘稠的涎液或脓液溢出,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治法: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常用中药:夏枯草、连翘、黄芩、生山栀、金银花、玄参、莪术、鲜芦根。余毒未清证乳漏临床表现:乳房部或乳晕部漏,反复红肿疼痛,疮口常流乳汁或脓水,经久不愈,局部有僵肿结块,周围皮肤潮湿浸淫,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方剂:银花甘草汤加减。常用中药:金银花、甘草。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渐退,或有低热,神疲、气短,困倦、懒言,动则眩晕,舌质淡,舌苔少,脉微数或细数,伴见咳喘或泻痢、胸腹痛等渐缓,或皮疹消退,疮疡结痂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温疫或疮疡等病后期,正虚邪衰,余毒未尽所致。
疾病预后
余毒未清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病后遗毒于内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常见于窦道、发颐、乳漏。多由手术创伤,或局部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蕴蒸化脓,溃破成漏;或乳房部漏管,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热病后遗毒于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