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2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化脓性皮肤病、便秘、恶心、发热、烦渴、烦躁不安、化脓、结块、咳嗽、咳痰、口渴、溃脓、尿赤、脓肿、呕吐、神昏、痰中带血、疼痛、谵语、肿痛。

治法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 1.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 (1)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 (3)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具体施治时应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 2.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 (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

临床表现

无论哪一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疮疡,均能导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应。当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就会破坏这种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导致脓肿的形成。在内脏的结块、疼痛、化脓,同样是由于脏腑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的结果。疮疡毒邪炽盛时,也可破坏人体防御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影响或侵人内脏,引起一系列的内在病理反应。轻则出现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则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

病因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