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感染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春季、单核细胞增多、夏季、败血症、虫蛇咬伤、共济失调、皮肤溃疡、伤寒、蚊蛉咬伤、细菌感染、谵妄、恶心、发热、腹泻、肝肿、高热、昏迷、肌痛、焦痂、狂躁、脓肿、呕吐、皮疹、脾肿、头昏、头痛、畏寒。

治法

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素、利福平、复方 SMZ-TMP、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头孢噻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治疗延误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人常导致治疗失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败血症病人宜用药2周以上,脑膜脑炎疗程3周以上,心内膜炎4-6周,脑脓肿的疗程应超过6周。

临床表现

感染后大多为暂时带菌。儿童显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及败血症,成人感染表现为各种脏器的实质性病变。 (一)妊娠感染由于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故易感染本菌,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发于妊娠26-30周。症状如果呈自限性,则不影响胎儿,但也可致早产、死产或新生儿脑膜炎而死亡。如果伴羊膜炎症,孕妇可持续发热,但感染后不会出现习惯性流产。 (二)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在胎内获得感染,分娩后发病。表现为肝、脾、肺、肾、脑等脏器内播散性脓肿或肉芽肿。早期常为败血症,后期为足月产后两周发生新生儿脑膜炎。常伴有结膜炎、咽炎,躯干及肢端皮肤红丘疹。患儿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33-100%,早期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为脑膜脑炎或脑干脑炎。本菌居常见致病菌的第五位,社区获得性脑膜脑炎病原菌的第三位,为淋巴瘤、器官移植或激素使用者发生脑膜脑炎最常见的病原。典型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很少有昏迷。脑干脑炎者均为成人,发病率低,但可出现脑神经性非对称性偏瘫、共济失调等,约40%的病人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四)心内膜炎多见于成人,病人可有心瓣膜病变或癌症等基础疾病7.5%的本菌感染出现心内膜炎,且伴发败血症,死亡率可高达48%。 (五)局部感染该菌引起的化脓性结膜炎及皮肤感染可为婴儿败血肉芽肿的一部分。淋巴结感染多见于颈部,可混合有结核性淋巴结感染。 (六)胃肠道感染为自限性发热性胃肠炎,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伴发热等。此外,本菌尚可引起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脊髓炎、脑脓肿、眼内炎等。

病因

李斯特菌感染:该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不易被冻融、强光等环境因素所杀灭。土壤、烂菜、污水、江河水道、饲料中均可有该菌存在,因此常被人和动物所携带。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如:牛奶、鸡肉、冷藏食物可致感染暴发流行。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