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
小结
本品为普通食材,有以下病症的推荐食用:疮痈、肺病、烧烫伤、胃痛、小儿鹅口疮、转筋、咳嗽、目痛、呕逆、肾证、泻痢、烦渴。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除烦止渴,解毒。主治转筋,吐逆,咳嗽,目痛,小儿鹅口疮,疮痈,烫伤。
性味
甘,微温。
归经
入肺、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克,煮粥或淘取泔汁。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不宜多食。新者有毒热甚,陈者良。
别名
稷米,粢米,糜子米,穄米。
原形态
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仁。也称红莲米。
化学成分
含粗纤维6.25%,粗蛋白15.86%,淀粉59.65%。含油5.07%,远高于大米、小麦,其中棕榈酸、二十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对生长发育甚为重要。蛋白质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黍米还含有黍素。
药理作用
1.对消化酶的影响。 2.其他作用:血浆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喂饲大豆蛋白组。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不受影响。
含量测定
去壳黍米含灰分、粗纤维、粗蛋白、淀粉、油等,蛋白质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谷蛋白等种类。黍米又含有黍素、鞣质及肌醇六磷酸等。
复方
(1)黍米50克,半夏5克,煎汤服。功能和胃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胃痛。 (2)黍米60克,羊肉60克。羊肉熬汤,加黍米煮粥,加葱、盐,每日2次服。功能益气补阳,温中。适用于中气虚弱、神疲乏力不思饮食。 (3)黍米30克,黄芪30克,煮粥食。功能益气,健脾,止带。适用于妇女脾虚带下。 (4)黍米50克炒黄,浓煎取汁,温服。功能解热止泻,除烦渴。适用于伤暑,发热、烦渴、夏季泄泻。
各家论述
由于黍米性黏腻,较难消化,故脾胃功能弱者不宜多食。
临床应用
[食疗方选]: (1)羊脂黍米粥 [原料]羊脂、蜡、阿胶各60克,黍米90克。 [制法]将上4味加水合煮作粥。每日1剂,分次服之。此粥补虚,养血,止血。治疗久痢不瘥。 (2)黍米粥 [原料]黍米60克,阿胶10克(炙,为末)。 [制法]米煮粥,临熟下阿胶末,调和。此粥益气补中,养血止痢。治老人痢不止,日渐黄瘦无力,不多食。
备注
黍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多种大米、小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