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疮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创口不合、寒热、口渴、漏管、漫肿、面萎黄、脓稀、体重下降、消瘦、硬肿。
治法
1.药物治疗 肛瘘有间歇期和发作期。间歇期会完全没有症状,这时可以不用药。发作期出现流脓、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马上手术,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1)外治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外涂金黄膏。 (2)使用抗生素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抗生素,但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3)中药内服用萆薢渗湿汤加化毒除湿汤加减,伴发热用仙方活命饮。 2.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此时因身体其他因素不能手术,可以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这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只是暂时缓解,日后还需再行根治手术。 (2)置管或挂线引流对高位瘘或多瘘管的复杂瘘,没有把握手术,但为了防止病情加重或蔓延,可以在瘘管内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每天药物冲洗,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病情。 (3)肛瘘切开术肛瘘最经典与最主流术式,90%以上低位肛瘘的治疗采用此方法。 (4)瘘管剔除术对瘘管完全粘连、较细的低位肛瘘,探针无法探入,可以采用剔除术。 (5)主灶切开支管旷置术适用于各种复杂性肛瘘。操作时首先要对主灶进行定位,及内口和肛管处的瘘管,这部分采取直接切开。对外口行扩创。打通外口与主灶间的瘘管,并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术后7-10天左右拆除。 (6)挂线术适用于高位肛瘘。挂线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高位肛瘘的最主要方法。以线代刀行慢切割,在切断肛瘘管壁的同时,造成断端的炎症粘连,防止回缩,可以适当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但缺点是,疼痛明显,尤其是还需要二次紧线,疗程相对较长。 (7)双向等压引流术适用于高位肛瘘和复杂性肛瘘。采取半切割挂线,可有效保护肛管的核心结构"肛直环"术中不被完全切断,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有效保护了肛门功能不受破坏。 (8)瘘管填塞术考虑到切开和剔除术都会断开瘘管经过的肛门括约肌,国内外尝试采取一些特殊材料来填塞瘘管,可以不伤及肛门肌肉而治愈肛瘘。这些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用冻干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制作的生物修复栓等。本方法应用条件非常苛刻,瘘管完整、畅通,内外口清晰的低位瘘。术后填塞剂流出或出现感染,治疗将失败。目前尚不能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9) Lift术该术式是2007年 Arun等提出,全称是1igationofintersphinctericfistulatract,中文意思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用于低位瘘的治疗,优点是不切开瘘管,但治愈率低。作为对保肛术式的一种探索,由于无肛门失禁风险,文献报道的成功率14%-60% (10)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 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肛肠科近年来有些单位开始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高位肛瘘的治疗需要更多的探索,VSD技术在其他外科领域已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尝试在高位肛瘘、大范围的肛周脓肿治疗中应用。缺点是患者活动受限,肛门还要排便,这都给该技术在肛肠科的应用设置了障碍。
临床表现
1.流脓 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较少。 2.肿痛 一般不疼,当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局部胀痛,当脓液流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3.肿块 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4.瘙痒 脓液经常刺激瘘口周围皮肤,致肛门皮肤瘙痒或湿疹。 5.全身症状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复杂或迁延日久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3)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检查
1.看 先把肛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外口在后半部分,其内口基本都在6点(后正中)齿线处。外口在前半部分,有两种情况。外口距离肛缘在5cm之内的,内口在与外口对应的齿线处。外口距离肛缘超过5cm的,内口会绕到后侧6点。这一定律的准确率在80%左右,一般作为其他检查前的初步判断。 2.摸 即指诊。一般的肛瘘通过"摸"就能诊断清楚。但如果瘘管位置较深,或没有完全形成,或属于括约肌间的,此时需要采取下面措施继续检查。 3.探 用探针从肛瘘的外口探入,只要瘘管畅通,探针就可以一直探查到内口。手术时,沿探针把瘘管切开。用探针来定位内口需排除两种情况,瘘管中间闭塞不行,瘘管弯曲不行。 4.灌 针对弯曲的瘘管,摸不行,探针也不行,此时需要从外口灌进液体,看看从什么地方流出来,流出的地方就是内口。使用的液体有美兰,有双氧水。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瘘管畅通。 5.照 B超、X线摄片、CT、磁共振检查,这些都属于"照"的范畴,尤其是B超,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一些有经验的检查医生,可以准确描述瘘管的位置、范围、与括约肌的关系和内口的位置。对深部瘘,CT和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物理检查都只能提供参考,因为最后都必须手能摸到病灶才能手术。 6.切 在以上方法都还不能定位内口的情况下,只能去切开瘘管,沿着瘢痕与坏死组织,且切且寻找。
病因
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备注
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