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窦综合征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耳鸣、乏力、急暴、头昏、血压降低、晕厥。
治法
1.一般措施避免刺激颈动脉窦,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及禁止穿衣领较高较紧的衣服。发作时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2.药物治疗 (1)硫酸阿托品硫酸阿托品口服,或皮下注射,部分患者可有效地预防发作。 (2)麻黄素、硫酸麻黄碱麻黄素、硫酸麻黄碱肌内注射或口服。 (3)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口服。 (4)硫酸苯丙胺硫酸苯丙胺口服。 (5)升压药物如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异丙肾上腺素1:1000肾上腺素肌内注射。 (6)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3.起搏治疗 (1)适应证对于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综合征,起搏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2)禁忌证以下三种情况不需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1)颈动脉窦刺激虽可引起心脏抑制反应,但不产生晕厥或晕厥先兆等症状, 2)颈动脉窦刺激引起高敏心脏抑制反应,但症状不典型或较轻微,(3)反复晕厥、眩晕或头昏,但无心脏抑制反应。 3)起搏方式由于70%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在发生窦性停搏时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因此不适宜行心房起搏。VVI起搏虽可有效地消除颈动脉窦综合征发作的心动过缓,但有17%的患者仍有明显的低血压反应,即所谓起搏器效应。同时,约80%的患者可发生室房传导,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进一步引起血压下降。因此,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的最佳起搏方式是房室顺序起搏。 4.外科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去除颈动脉窦上的神经可使75%以上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行单侧手术,否则术后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危象。
临床表现
1.心脏抑制型 心脏抑制型刺激颈动脉窦时出现心室停搏≥3秒。心室停搏常由整个心脏骤停引起但偶尔也可出现阻滞的 P波。此型占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的60%-80%左右。此型患者的晕厥发作是由于反射性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而致脑缺血。 2.单纯血压降低型 单纯血压降低型刺激颈动脉窦时出现收缩压降低≥6.7 kPa(50m mHg)。此型约占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的5%-11%左右。此型晕厥以瘦长型个体为主,晕厥发作是由于血压过低引起脑缺血。 3.混合型混合型刺激颈动脉窦时,心脏抑制和血压降低均出现。一般以按摩颈动脉窦时心率减慢50%以上,收缩压降低5.3 kPa(40m mHg)以上作为此型的诊断标准。此型约占颈动脉窦综合征的30%左右。 4.原发性脑型 原发性脑型刺激颈动脉窦时,尽管无明显的心率及血压变化,但患者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的症状,常极为短暂。常见于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阻塞性病变患者。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因突然转动头部或衣领过紧而诱发。此型晕厥的发作机制未明,可能为脑血管收缩而引起脑缺血的一种晕厥。此型发作时,脑电图显示在颈动脉窦受压一侧可显示慢频高幅波,而对侧则出现抽搐或痉挛性局限性神经征象。近来有人发现,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的青年女性,突然转动头部或衣领过紧时亦易出现本病。
检查
1.颈动脉窦刺激试验颈动脉刺激诱发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或出现晕厥者常可确定诊断。 2.直立倾斜试验约50%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在此试验中出现阳性,因此在与血管抑制性晕厥中的鉴别方面,直立倾斜试验的价值不大。
病因
颈动脉窦综合征(Css)是一组自发地突发性头昏、乏力、耳鸣以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于1930年由 Roskam等首先报道,随后 Weiss和 Baker对15例病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出颈动脉窦的超敏反应是发生晕厥的原因,又叫 Weiss-Baker综合征,或 Charcot-Weiss-Baker综合征。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