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5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术后、疼痛、有恙。

治法

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全身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和局部神经阻滞两类。全身麻醉性镇痛药以阿片类镇痛药为主,给药途径多样,如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随着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应用,全身麻醉性镇痛药和局部神经阻滞均可采用 PCA技术给药,让患者在感觉疼痛时,通过微量泵自行向体内注射既定剂量药物,在遵循"按需镇痛"的原则下,使用最小剂量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主诉疼痛,表现为切口处疼痛或深在性疼痛。 (1)切口创伤处疼痛:该类疼痛由皮肤感觉引起,疼痛比较表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钝痛;患者深呼吸、咳嗽或翻身时由于切口受到牵引,可产生强烈疼痛,多为锐痛。如有皮下血肿、切口炎症、局部缺血存在,疼痛加重。 (2)深在性疼痛:该类疼痛多是手术内脏器官的牵拉、撕扯造成的,疼痛部位较深。开胸手术后引流不畅致胸腔积液或积血,开腹手术后胃、肠内气体贮留等均可使疼痛加重。 2.精神状态 患者常因疼痛刺激产生各种情绪异常,如抑郁、焦虑、烦躁、睡眠异常等。 3.疼痛评估 临床采用多种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如口述描绘评分法、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麦吉尔疼痛问卷等。有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手术后疼痛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0级(无疼痛):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疼痛。 1级(轻):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打扰;咳嗽时感受切口轻微疼痛,但仍能有效咳嗽。 2级(中):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需要应用镇痛药物;患者不敢咳嗽,怕轻微振动,切口中度疼痛。 3级(重):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受严重干扰,需要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检查

手术后疼痛多为患者的主观感受,相关检查受患者的心理和耐受能力影响较大。 1.实验室检查 可见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增加。 2.肺功能检查 最大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的测定对胸部、上腹部手术后疼痛有一定评估作用。

病因

手术后疼痛与手术创伤的大小、侵袭内脏器官的强度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

备注

手术后疼痛即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急性疼痛的一种,主要是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切口)和(或)内脏器官损伤及刺激和引流物的刺激引起的,一般高峰期是术后24-48小时。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