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食服农药、中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红蛋白减少、血糖升高、便血、抽搐、恶心、烦躁、腹痛、腹泻、昏迷、溃疡、呕吐、呕血、皮膜充血、皮疹、瘙痒、水疱、水肿、烫灼伤、头昏、意识障碍、震颤。
治法
为了尽量减轻症状及死亡,必须及早、尽快、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 1.去除农药污染源,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 (1)经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若眼内溅入农药,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2%可的松和0.25%氯霉素眼药水。 (2)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经消化道引起中毒者根据中毒毒物种类,应尽早引吐、洗胃、导泻等。 2.尽早排除已吸收的农药及其代谢物 (1)吸氧气态农药引起中毒,吸氧后可促进毒物从呼吸道排除。 (2)输液输入5%或10%葡萄糖盐水,促进农药及其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 (3)透析采用结肠、腹膜、肾透析排出毒物。 (4)血液灌流:将患者血液引入含有吸附剂的柱内,借助体外循环,清除血液中毒物。 3.尽早、足量、合并使用等特效解毒剂对有特效解毒剂的毒物中毒,应尽早、足量、合并应用进行救治。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解毒,有机氯农药中毒可用巯基类络合剂解毒等。 4.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好脏器,预防继发感染,加强营养等。
临床表现
由于不同农药的中毒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中毒症状也有所不同。 1.农药毒性的共性表现 (1)局部刺激症状接触部位皮肤充血、水肿、皮疹、瘙痒、水泡,甚至灼伤、溃疡。以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硫、除草醚、百草枯等农药作用最强。 (2)神经系统表现对神经系统代谢、功能,甚至结构的损伤,引起明显神经症状。常见有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周围神经病而引起烦躁、意识障碍、抽搐、昏迷、肌肉震颤、感觉障碍或感觉异常等表现。以杀虫剂,如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农药中毒常见。 (3)心脏毒性表现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多是心脏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有些还对心肌有直接损伤作用。如有机氯、有机磷、百草枯、磷化锌等农药中毒,常致心电图异常(ST-T波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4)消化系统症状多数农药口服可引起化学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砷制剂、百草枯、有机磷、环氧丙烷等农药可引起腐蚀性胃肠炎,并有呕血、便血等表现。 2.不同农药毒性的独特作用表现 (1)血液系统毒性表现如杀虫脒、除草醚等可引起高铁蛋白血症,甚至导致溶血;茚满二酮类及羟基香豆素类杀鼠剂则可损伤体内凝血机制,引起全身出血。 (2)肝脏毒性表现如有机砷、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百草枯、杀虫双等农药,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及肝脏肿大。 (3)肺脏刺激损伤表现如五氯酚钠、氯化苦、福美锌、杀虫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百草枯等,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百草枯尚能引起急性肺间质纤维化。 (4)肾脏毒性表现引起血管内溶血的农药,除因生成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致急性肾小管堵塞、坏死外,有的如有机硫、有机砷、有机磷、有机氯、杀虫双、五氯苯酚等还对肾小管有直接毒性,可引起肾小管急性坏死,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其他表现有些农药可引起高热。如有机氯类农药,可因损伤神经系统而致中枢性高热;五氯酚钠、二硝基苯酚等则因致体内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使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无法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储存而转化为热能释出,导致机体发生高热、大汗、昏迷、惊厥。
检查
1.毒物测定中毒毒物不明时,采集剩余毒物及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毒物检验。 2.特异性检验针对初判毒物,进行特异性检验。如疑有机磷中毒查血胆碱酯酶活性。
病因
农药主要是指用以消灭和阻止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物质或化合物及卫生杀虫剂等的总称。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合成的农药品种日益增多。目前,全世界约有农药1200余种,常用的约有250余种。根据目的不同农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照农药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有机农药又可分为多种,如有机氯、有机砷、有机硫、有机磷等;按照农药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吸剂、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等;按用途、原料和毒性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杀鼠剂等。这些农药的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及公共卫生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