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毒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耳根、脓毒、脓耳、痰核、触痛、红肿、溃脓、疼痛、跳痛。
治法
药物治疗 耳根毒辩证要点脓耳毒邪内攻,脓液引流不畅,故流脓减少、耳痛加剧或痛引头脑,邪毒积聚,灼腐血肉,初起局限于耳及完骨内,故耳后叩痛压痛,耳道后上壁塌陷,若腐穿完骨,脓液溢聚于完骨之外,则耳后红肿突起,耳廓高耸向前,口苦咽干、发热、头痛、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或滑数为热毒挟湿。正气内虚,气血亏耗,驱邪不力,正不胜邪,以致邪毒滞耳,余邪留恋,故病程迁延、痈肿反复发作、溃口经久不愈,气血亏虚,无力祛邪,致腐物不去而新肉难生、疮口暗淡、溢脓不断,形成耳后瘘道,全身可见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血不足之证。耳根毒治疗原则 根据耳根毒发病原因,以泻火解毒、祛腐排脓,补益气血、托毒排脓为内治法。
临床表现
临床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特征的脓耳变症。
检查
1、局部检查 耳后完骨红肿压痛,外耳道深部后上壁红肿触痛,可出现"下塌"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见耳后肿胀,触之可有波动感,肿起处穿刺可抽出脓液。耳后沟消失,耳廓被推向外、前、下方。如脓液穿溃皮肤,形成耳后瘘管,则反复发作,经久难愈。 2、其他 乳突X线或CT扫描有骨质破坏。
None
耳根痈
病因
因脓耳邪毒炽盛或脓耳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所致。
疾病预后
耳根毒是在脓耳的基础上病情加重而发生。急发者多因脓耳火毒壅盛,缓发者多因气血亏虚,病程缠绵难愈。
备注
耳根毒,中医病名。是指脓耳邪毒炽盛侵蚀耳后完骨,溃腐成痈的疾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