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肝证、火证、肝胆热、舌边红、弦脉、弦数脉、弦细数脉、左关实、关洪、关实、关数、肝证、巅顶痛、烦躁、肝郁线、经多、经色鲜红、口苦、目眩、目痒、情绪不稳、苔黄、头痛、头晕、咽干、易怒。
治法
1.肝经火旺 证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 治则: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方:左金丸。 方药:姜、黄连、吴茱萸。 2.肝火灼肺 证候: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 治则:清热化痰,止咳止血。 主方:咯血方。 方药: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 3.肝火郁结 证候: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治则:清泻肝火。 主方:泻青丸。 方药:当归、龙脑、川芎、生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制成蜜丸,煎竹叶汤同砂糖化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但此药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吃,容易损伤人的正气导致乏力。 (2)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有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状。 (3)舒肝散(舒肝颗粒、舒肝片、逍遥丸)可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干,头晕目眩,两胁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2.食疗 (1)梨水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去肝火,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胁胀痛有效。 (2)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者最为适宜。 (3)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克,稍煮一、二沸即可。 3.清肝火蔬果 (1)水果荸荠、柚子、梨。 (2)蔬菜百合、苦瓜、莲藕、茭白、莴笋、茄子、芹菜、白菜。
临床表现
泛指因五志怫郁,气郁化火,或肝火炽盛,上扰清空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疾病预后
肝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肝热素盛,或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他脏之火乘侮所致。
备注
肝火,中医名词。指肝经火胜,内扰于肝的一种病理现象。多由于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其他脏火累及肝脏所致。 临床表现: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症。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