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9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斑秃、虫蛇咬伤、疔疮、疔疮肿毒、肺结核、风湿骨痛、附骨疽、感冒、疥癣、流行性感冒、瘰疬、麻风、疟疾、蚊蛉咬伤、腹痛、痈疽肿毒、肿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主流感,感冒,腹痛,肺结核,风湿骨痛,疔疮,痈疽肿毒,瘰疬,附骨痈,班秃,疥癣,虫蛇咬伤。

性味

味辛;性寒;有毒。

归经

心;肝;胆;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鲜品15-30克(需节片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烂,去渣用。或久煎2h后用)。 外用:适量,捣敷(不可敷健康皮肤);或焙贴;或煨热擦。

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生食。体虚者孕妇慎服。,其中毒症表面为: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汗液触引致失明;误食茎、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屈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别名

天荷、羞天草、隔河仙、观音莲、尖尾野芋头、狼毒头、独脚莲、野芋、木芋头、广东万年青、老虎芋、大虫芋、毒芋头、天蒙、老虎蒙、痕芋头、大叶野芋头、野芋头、奚芋头、土塘、天河芋、广东狼毒、朴薯头、大狼毒、朴薯头、大狼毒、本狼毒、姑婆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狗神芋。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ocasiamacrorrhiza (L.) Schott[Arummacrorrhizum L.;Alocasiaodor (Roxb.) Koc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用刀削去外皮,切片,清水浸漂5-7天,并多次换水,取出鲜用或晒干。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以免中毒。

原形态

海芋,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m。茎粗壮,粗达30cm。叶互生;叶柄粗壮,长60-90cm,下部粗大,抱茎;叶片阔卵形,长30-90cm,宽20-60cm,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侧脉9-12对,粗而明显,绿色。花雌雄同株;花序柄粗状,长15-20cm; 佛焰苞的管长3-4cm,粉绿色,苞片舟状,长10-14cm,宽4-5cm,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2-2.5cm,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3.5cm,位于雌花序之早;雄花序长3cm,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器长约3cm,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种子1-2颗。花期春季至秋季。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野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商品多横切成片,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常卷成各种形态,直径6-10cm,厚2-3cm; 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轻,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显颗粒性。气微,味淡,嚼之麻舌而刺喉。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8-51μm,棱角较平截或稍尖。 (2)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28-97μm。 (3)环纹导管直径23-72μm。 (4)淀粉粒单粒长卵形、肾形或类圆形,直径4-17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另可见木栓细胞、棕色块。

化学成分

本品含维生素B1 (Thiamin),维生素B2 (Riboflavin),烟酸(Nicotinicacid),抗坏血酸(Ascorbic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acid),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岩藻甾醇(Fucosterol),胡萝卜素(Carotene),草酸钙(Calciumoxalate),三半乳糖基二甘油酯(Trigalactosyldiglycerides),四半乳糖基二甘油酯(Tetragalactosyldiglycerides),中性酯类(Neutrallipids),糖脂(Glycolipids),磷脂(Phospholipids),亚油酸(Lin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油酸(Oleicacid)。

复方

(1)治感冒暑气,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煨热之,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岭南采药录》 (2)治风热头痛:野芋头苗(切片),贴患部。-《广西中草药》 (3)治绞肠痧腹痛:野芋头四两(炒黄),扫管叶(岗松)二两(炒黄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服。忌钦米汤。-《岭南草药志》 (4)治肠伤寒:野芋头(切片)四两,加米一两及生绣铁钉二枚炒黄,加水适量煎服。-《广西中草药》 (5)治妇人赤自带下:野芋切细和米炒,加糖煮食。-《岭南采药录》 (6)治风湿骨痛:野芋头一厚片。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7)治痔疮便血:痕芋头二斤煮鸡,煮十二小时,取汤饮之,亦可将鸡共服下。-《岭南草药志》 (8)治痈疽肿毒大疮:尖尾野芋头切片,火焰热贴,冷又换热者。-《生草药性备要》 (9)治背痈:痕中头和酒糟捣烂敷患处(已溃者勿用 《岭南草药志》 (10)治慢性萎缩性鼻炎:独角莲100公分;蟾酥1.5公分,扇香l公分,冰片2公分,香油适量。先将蟾酥用黄酒化开,后将独角莲根捣碎,同香油熬枯去渣,冷凉后,再加上麝香、蟾酥、冰片和原有的香油混合,便成油剂。用时装入滴管滴鼻。另外,膏剂配法:依上述处方中的药用量,蟾酥酒化,独角莲捣碎,挤出汁,去渣,再加上蟾酥、麝香、冰片和适量的甘油,混合成泥膏状,便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116,1957]。 (11)治坐板疮:痕芋头、猪油,捣烂敷患处。 (12)治毒蛇蜈蚣咬伤:痕芋头二两,生油柑木皮一两。用盐水和药捣烂,以湿纸或树叶包裹煨热敷患处。 (13)治狂犬病:痕芋头四两,煎水饺。亦有加入猪肉同煮,连服半个月。亦有兼用痕芋头捶烂敷伤处。

各家论述

1.《纲目》:治疟瘴,毒肿,风癞。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肿毒,末,酒涂。 3.《天宝本草》:敷疔疮、疥癣。 4.《广西中药志》:治肺结核,痧症,热病等。 5.《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