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喉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痰涎壅盛、呼吸困难、项强、胸痛、言语困难、咽喉肿痛、咽膜红肿。

治法

治疗原则 疏风散邪,解毒消肿,宣肺泄热,清胃降火。

病因

缠喉风一般指急喉风。急喉风,中医病名。是喉风的一种,是指发病迅速,病情危重,喉部红肿剧痛,呼吸困难,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为主要症状的喉部急性病证,又名"紧喉风"。该病的发生,多由咽喉痈及各种咽喉病发展而来,一般多并发于小儿急喉瘖、喉白喉,此乃肺胃素有痰热,复感风热或疫疠之邪,内外合邪,风火相煽,引动痰热上壅,痰涎火毒结聚于喉,阻塞气道而发。此外,尚有因喉外伤、喉菌或异物阻塞于喉而发病的。喉风病位在咽喉,与肺胃关系密切。根据该病的病机特点,宜辨证分型施治,若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应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

备注

证治分类: (一)风热外袭,热毒内困症状:咽喉肿胀疼痛,吞咽不利,继之咽喉紧涩,汤水难下,强饮则呛,语言不清,痰涎壅盛,咽喉堵塞,呼吸困难。全身可见乏力,恶风,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脉数。治法:疏风泄热,解毒消肿。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栀子、黄芩、连翘、银花、黄连、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参、生大黄、玄明粉。 (二)热毒熏蒸,痰热壅结症状:咽喉突然肿胀,疼痛难忍,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喘息气粗,声音嘶哑,或语言难出。全身可见憎寒壮热,或高热心烦,汗出如雨,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数或沉微欲绝。治法:泄热解毒,祛痰开窍。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常用药:犀角(可用水牛角代)、玄参、生地、赤芍、丹皮、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知母、连翘、桔梗、甘草。 (三)风寒湿浊,凝聚咽喉症状:猝然咽喉憋闷,声音不扬,吞咽不利,呼吸困难,或兼有咽喉微痛。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等症。舌苔白滑,脉浮。检查见喉关可无红肿,会厌可明显肿胀甚至如球状,声门处粘膜苍白水肿,声门开合不利。治法:散寒祛湿,利咽消肿。方药:六味汤加味。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甘草、僵蚕、苏叶、蝉衣、茯苓、泽泻。 外治: 1、吹药:适用于喉关及口咽部病变,如喉风散、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清热解毒、消肿祛痰药物,频频吹喉。 2、雾化吸入:可用金银花、菊花、薄荷、葱白、藿香等中药,适量煎煮,将药汁放入雾化器中吸入,以祛风清热,消肿通窍。亦可加入适量抗菌素及激素一并使用。 3、含漱:咽部红肿者可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中药煎水含漱。 4、中药离子透入:可用黄芩、栀子、连翘、赤芍、丹皮、贝母、天竺黄、大黄等药浓煎后,借助于离子透入仪将药从颈前部皮肤导入至喉部病变部位。 5、理疗:配合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对局部进行治疗,起到活血解毒消肿作用。其他疗法擒拿及提刮法根据病情,一、二度呼吸困难可酌情配合擒拿或提刮法。气管切开术根据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适时地进行气管切开,及时解除呼吸困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一、二度呼吸困难,以病因治疗为主,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三度呼吸困难,应在严密观察下积极使用药物治疗,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或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病因,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宜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术,为进一步处理赢得时机。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