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关节痛、经色紫黯、经血夹块、麻木、皮肤紫黯、少腹拘急、手足不温、阳气不足、月经后期、关节酸胀、脉沉迟、脉细涩、屈伸不利、少腹痛、舌质淡紫、苔薄白、疼痛、喜温、遇冷加重、温经散寒、痛经。

大椎关元肾俞膈俞

材料获取与鉴别


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主治阳气不足证。手足冰凉、疼痛,肤色紫暗,或周身关节疼痛酸胀、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减轻;或少腹拘急疼痛,或月经后期,痛经,经闭,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薄白,脉沉迟或细涩。

诸穴均可用毫针刺,补法,留针20~30分钟。或针灸并用,关元、肾俞亦可单灸,多灸为宜。

各家论述

本方为温阳散寒常用方。临床以素体阳虚,风寒湿邪客于人之肌肉、关节等处而引起的肢体关节凉痛、困重;或寒凝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等为辨治要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雷诺症和月经病等。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用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属督脉,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乃纯阳之穴;关元属任脉,是任脉与足三阴之交会穴,为元气出入之要道。大椎、关元针而灸之,可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肾俞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可温补先天、壮元阳以扶正祛邪;膈俞为八会之血会。二穴配伍,针灸并用,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

1.痹证根据痹痛部位局部或循经选穴以加强疏通经络作用。如肩部加肩髃、肩醪、膈俞;肘部加曲池、手三里、天井;腕部加外关、阳池;脊背部加身柱、腰阳关;膝部加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踝部加丘墟、太溪、昆仑。 2.妇科病加三阴交、中极、次醪。诸穴为治疗妇科病要穴。经迟加命门、血海以温阳暖宫、活血通脉;经闭加归来以通调冲任、温通胞脉;痛经加地机以通经活络止痛;带下量多加带脉以暖宫固涩止带;不孕加子宫、命门以温肾暖宫、调理冲任。 3.厥证若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加灸百会、神阙以回阳救逆。

备注

关元、命门、神阙、腰阳关,针灸并施,或重用灸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