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迷根耳穴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2K

小结

本耳穴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石症、窦性心动过速、落枕、尿潴留、皮肤瘙痒症、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哮喘、心绞痛、心律失常、癌痛、癌肿、鼻塞、腹绞痛、腹痛、腹泻、高血压、气喘、失眠、头痛、心动过速、牙痛、咽喉痛。

功能:疏肝利胆,通络止痛,健脾宁心,祛风止痒。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头痛,失眠,气喘,哮喘,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过速,心律失常,咽喉痛,腹痛,胃痛,急性胃绞痛,心绞痛,腹泻,皮肤瘙痒症,落枕,尿潴留,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癌肿疼痛等。

位于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与耳轮脚对应处,左右计2穴。 可用毫针法,埋针法,耳穴压疗法,耳穴注射疗法,刺血法,电针,按摩等。 毫针法:针0.5寸,有针感时耳有蚂蚁走感和热胀感觉,留针5-10分钟。 埋针法: 1.治胆囊炎。揉搓数分钟后使其充血。按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将耳背拉平,中指顶于下,右手持刮脸刀片,用刀尖划血管,流血2-3毫升即可。然后擦去血迹,盖上敷料,贴上胶布。术后1周勿被水浸,以防感染。 2.治胆石症。以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持0.5寸毫针顺时针方向捻转进针,待局部产生热、胀、麻、重感即可,每次取一侧耳穴。 3.治腹泻。耳针同时捻转与提插,留针10分钟。 耳穴电机冲击法:治胆囊炎。选用山西平遥卜宜仪器厂JJ202型或JJ3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探头在相应耳穴探测电阻点,进行电冲击治疗,波型以疏密为主,痛甚则调以单调波型。每日一次,每穴10分钟。 耳穴压疗法:治胆石症。将王不留行子1粒置于0.25厘米×0.25厘米大小的风湿止痛膏(或关节止痛膏)上,压贴在耳穴处。每2日左右交换1次。 耳穴注射疗法:治腹痛。对耳迷根穴分别给予0.5%奴夫卡因或维生素K3注射液,每穴0.3毫升,双侧同时注射。 按摩时用食指指腹按压耳迷根穴1-2分钟。

各家论述

本穴性质属平,有偏阳之性。本穴与上、下耳根穴的穴名都有“耳根”两字,二者的穴性又同属平性,都具有解痉、止痛之功,都能用于治疗哮喘、腹痛等症。但本穴偏于解表、琉郁、养血、宁心,重点在肺、心、肝、胆、胃、肠,以治疗外感鼻炎、气喘、腹痛、消化不良、高血压病和心动过速等症为主;而上、下耳根穴偏于养血、舒筋、活血、通经,重点在肝、肾、脾,以治疗神经系统的疾患为主,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症。

临床应用

为胆囊病的诊断助穴,亦为诊断外感、鼻炎、哮喘、消化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等症的参考穴。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