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钱草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毒虫咬蜇、风湿痹痛、感冒、臌胀、牙疳、跌打肿痛、发热、肝肿、脾肿、水肿、咽喉肿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
性味
味淡;苦;性平;小毒。
归经
肺;脾;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60-120克;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别名
龙鳞草、午时合、金钱草、午时灵、叠钱草、钱排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青、钱串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diumpulchellum (L.) Desv.[Desmodiumpulchellum (L.) Benth.;Hedysarumpulchell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排钱树直立亚灌木,高0.5-1.5m。枝圆柱形,柔弱,被柔毛。为三出复叶,具柄;叶片革质,顶端小叶长圆形,长6-12cm,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约2倍,先端钝或近尖,基部近圆形,边缘略波状,上面绿色,无毛,或两面均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8-30cm,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圆形的叶状苞片内,形成排成串的铜钱,故名"排钱草";萼长约2mm,裂齿披针形,有柔毛;花冠蝶形,白色,长约6mm,旗瓣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二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长圆形,无毛或有柔毛,边缘具睫毛,通常有2节,先端有喙,种子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株含蟾毒色胺(Bufotenine),N, N-二甲基色胺(N, N-dimethyltryptamine),N, 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N, N-dimethyltryptamineoxide),5-甲氧基-N-甲基色胺(5-methoxy-N-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 N-二甲基色胺(5-methoxy-N, N-dimehyl-tryptamine),5-甲氧基-N, 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methoxy-N, N-dimethyl-tryptamineoxide),禾草碱(Gramine),3-甲基氧中基吲哚(3-dimethylaminomethyl-indole),1-甲基-1,2,3,3-四氧-β-咔巴啉(1-methyl-1,2,3,3-terahydro-β-carboline)。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基鼠李糖甙(Physcion-1-glucosylrhamnoside),半乳糖配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药理作用
芦竹碱小剂量能升高麻醉猫的血压,但增大剂量(30-40mg/公斤)则为降压,随后呈继发性升压;能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而不会回升;对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纟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导致麻痹;1:25000浓度引起离体子宫收缩。
复方
(1)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关节炎:排钱草二至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 (3)治腹水:排钱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4)治锁喉风,牙痛:排钱草二两。水煎服。 (5)治跌打损伤:排钱树干茎、叶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 2.《岭南采药录》: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