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补脾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8.9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稀、腹胀、久痢、久泻、面色白、舌有齿痕、舌质胖、完谷不化、畏寒、浮肿、脉沉迟、脉无力、舌质淡、苔白滑、脘腹冷痛、五更泻、小便不利、肢冷、温补脾肾、臌胀。

命门关元脾俞足三里天枢

材料获取与鉴别


温补肾脾。主治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完谷不化,粪质清冷;周身浮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面色[插图]白,形寒肢冷,腰膝或脘腹冷痛。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各家论述

肾为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才能充盈不断。因此,肾与脾是先后天的关系,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病理上相互影响,肾阳虚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致脾肾阳气俱伤。脾主运化,肾司二便。脾肾阳虚,运化、司二便的功能失调,水谷不分,故见久泻久痢,寅卯之交,谓之五更,此时阴气极盛,阳气未复,故见“五更泄”​。肾阳不足,腰膝失于温养,则腰膝冷痛;无以温化水液,泛溢肌肤,则周身浮肿;若膀胱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阳虚气机凝滞,则脘腹冷痛。而面色[插图]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是阳气不足之征。命门、关元:命门为督脉经穴,居于两肾俞之间,穴名即指具有壮阳补肾,培元固本,强壮腰膝之用。关元属任脉穴,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功专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命门、关元二穴前后对应,配伍运用,以加强温肾培元之力。脾俞:补脾阳,助运化,除水湿。足三里、天枢:足三里胃经合穴、下合穴,有健脾和胃、运化水湿、消积导滞等功。天枢为大肠之募,可调理肠腑,止泻止痢。二穴伍用,健脾理气,和胃理肠。为治疗泄泻的常用配穴。

临床应用

1.久泻久痢者加神阙隔盐或隔姜灸,也可加百会以升提阳气,以灸法为宜。 2.浮肿、小便不利加中极、胃俞、三焦俞。中极为膀胱之募,能促进膀胱的气化功能。胃俞与主穴脾俞相配健脾胃以利水。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三焦俞亦为利水消肿之穴。以上诸穴当针灸并施。 3.四肢发冷者可加灸关元温补阳气。

备注

1.肾俞、关元、天枢、气海、上巨虚。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2.肾俞、命门、天枢、上巨虚、阴陵泉。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耳穴:肾、脾、大肠、胃、皮质下、神门。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