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疔、疮、高热、寒战、溃脓、呕吐、神昏、头痛、谵语、肿痛。
治法
1.刺灸法 (1)治则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2)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取穴。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神昏-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恶血。 (3)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挑治法 (1)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2)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3)选穴阿是穴。 (4)隔蒜灸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临床表现
泛指因竹木刺伤,诸虫螫咬,皮肤破损后染毒,火热邪毒蕴结于肌腠,或脏腑失调,火毒循经上攻等所引起,以好发于颜面、四肢,具有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反应剧烈,易于走黄或损筋伤骨等为特征的一类急性疮疡病。
检查
疔疮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称"红丝疔"。如见寒战、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为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疔疮走黄"。
别名
疔
疾病预后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