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津亏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津亏、血虚、虚劳、津亏、细脉、亏证、气血不足、虚证、便秘、痿证、消渴、心悸、燥痹、鼻燥、便干、便结、唇裂、大便困难、多梦、耳鸣、干咳、健忘、口干、泪少、脉细弱、面萎黄、目涩、尿量异常、尿少、皮肤干燥、少眠、舌淡、舌淡白、舌津少、失眠、失音、睡眠障碍、苔白、苔剥、苔少、体重下降、头晕、消瘦、咽干。

治法

常见病 1、便秘 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口干,舌淡红少泽,脉细。认为素体血虚,津亏液少,或产后病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均可导致血虚津亏。血虚则大肠不荣,液亏则肠道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治宜养血生津,润肠通便,方用润肠丸《沈氏尊生书》加减。 2、燥痹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隐隐作痛,不红不肿,伸屈不利,甚则麻木不仁,口舌干燥,肌肤干涩,燥渴欲饮。多因阴血亏虚,津枯液涸,筋脉关节失濡所致。治宜滋阴养血,活血润燥,方用四物汤《和剂局方》合生脉饮《医学启源》加减。 3、消渴 临床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皮肤干燥,全身燥痒,舌淡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消渴病后期,主要在于阴虚津亏,燥热偏胜。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润燥,方用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加减。 4、痿证 临床表现为肢体筋脉弛缓、软弱,甚则肌肉萎缩和瘫痪。多因素体脾胃亏虚所致。治宜健脾养血,濡养筋脉,方用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和虎潜丸《丹溪心法》。 5、虚劳 临床表现为形体虚弱,头晕目昏,耳鸣耳聋,心悸健忘,筋肉酸痛,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秘结,舌淡少苔,脉细数。常因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诸病失治,病久失养,或积劳内伤,形神过耗,渐至元气亏损,精血虚少,脏腑机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所致。治宜健脾养血,滋阴生津,方用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临床表现

临床以皮肤干枯,目涩、少泪,鼻燥、咽干,无汗,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质淡或红,舌苔燥,脉细涩无力,伴见面白无华,唇甲淡白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血虚亏损,误治或久病伤津,形体失养所致。

疾病预后

血虚津亏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津血亏虚,机体失于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便秘、燥痹、消渴、虚劳、痿证等疾病中。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