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动脉栓塞、急性、弱脉、苍白、肌肉麻木、肌无力、急性面容、厥冷、麻痹、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紫斑。
治法
1.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轻,栓塞不完全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由于急性动脉栓塞基础上可继发血栓形成,因此可以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加重病情。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解除血管痉挛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房颤、心梗等。肌肾代谢综合征治疗,高血钾、酸中毒、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可逆肾功能损坏。 2.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1)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取栓应争取在6小时内进行,一般不超过12小时。应为首选。 (2)溶栓治疗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溶栓治疗的主要手段,栓塞发生14d内,行导管溶栓是有效的。相对于手术治疗好处在于可以溶解细小动脉内血栓、逐渐开放侧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小。
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的典型表现包括"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和苍白(Pallor)。 1.疼痛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大多主诉患肢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取决于栓塞的部位,一般是急性动脉栓塞以远平面的患肢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继发性血栓的形成及延伸,疼痛平面可向近端发展。 2.麻木、运动障碍由于神经组织对缺血相当敏感,因而在急性动脉栓塞早期,即出现患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表现为患肢远端存在袜套形感觉丧失区,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区平面低于动脉栓塞平面。此外,患肢有肌力减退、麻痹及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当最终出现肌肉坏死而表现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时,提示患肢即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 3.苍白、厥冷可见苍白皮肤间散在的青紫斑块。肢体严重缺血,因此皮肤厥冷,肢端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患肢皮色、皮温发生变化的平面要比栓塞部位低一掌宽至两个关节平面。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了解栓塞部位,下游动脉通畅情况。 2.节段性测压 对肢体动脉进行多普勒测压,客观了解肢体血供情况。 3. CTA、MRA了解栓塞部位、栓子形态,下游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情况。 4.动脉造影 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病因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来自于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他来源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冲入并栓塞远端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继而引起此动脉供血脏器或肢体的缺血性坏死。多见于下肢,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截肢。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