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狗咬伤、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瘫痪、谵妄、背痛、不饮、虫行、刺痛、大汗、低热、恶风、恶声、恶水声、恶心、肌肉麻木、叫呼、惊怖貌、恐水、流涎、麻木、呕吐、瘙痒、神志异常、声嘶、失音、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嗜睡、瞳神散大、头痛、妄视、妄听、心率加快、羞明、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腰痛、周身不适。
治法
1.单室严格隔离,专人护理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风等刺激,大静脉插管行高营养疗法,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均须严格消毒。 2.积极做好对症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 (1)神经系统有恐水现象者应禁食禁饮,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痉挛发作可予苯妥英、地西泮等。脑水肿可予甘露醇及速尿等脱水剂,无效时可予侧脑室引流。 (2)垂体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过多者应限制水分摄入,尿崩症者予静脉补液,用垂体后叶升压素。 (3)呼吸系统吸气困难者予气管切开,发绀、缺氧、肺萎陷不张者给氧、人工呼吸,并发肺炎者予物理疗法及抗菌药物。气胸者,施行肺复张术。注意防止误吸性肺炎。 (4)心血管系统心律紊乱多数为室上性,与低氧血症有关者应给氧。低血压者予血管收缩剂及扩容补液。心力衰竭者限制水分,应用地高辛等强心剂。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者,可换静脉插管,如有上腔静脉阻塞现象,应拨除静脉插管。心动骤停者施行复苏术。 (5)其他贫血者输血,胃肠出血者输血、补液。高热者用冷褥,体温过低者予热毯,血容量过低或过高者,应及时予以调整。
临床表现
临床以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甚则狂暴、昏迷,瘫痪而危及生命等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性疫病。
检查
1.血、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2-30)×109/升不等,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细胞数稍微增多,一般不超过200×106/升,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增高,可达2.0克/升以上,糖及氯化物正常。 2.病毒分离唾液及脑脊液常用来分离病毒,唾液的分离率较高。 3.抗原检查采用皮肤或脑活检行免疫荧光检查。 4.核酸测定采用 PCR法测定 RNA,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检查的阳性率较高。 5.动物接种标本接种于小鼠后取脑组织做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原体,做病理切片检查 Negri小体。 6.抗体检查用于检测早期的 IgM,病后8日,50%血清为阳性,15日时全部阳性。血清中和抗体于病后6日测得,细胞疫苗注射后,中和抗体效价可达数千,接种疫苗后不超过1:1000,而患者可达1:10000以上。
病因
因被疯犬等咬伤,犬毒入血、攻心,引动肝风所致。
疾病预后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 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