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性脑膜囊肿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膜囊肿、隐球菌感染、偏瘫、步态异常、耳鸣、汗出、囊肿、呕吐、听力下降、头痛、头晕、运动障碍。
治法
对症治疗 1、镇痛止吐 头痛、呕吐严重者可给予镇痛止吐药。 2、降低颅内压 通过甘露醇等药物静脉滴注进行脱水,降低颅压,预防脑疝。颅压不易控制的患者,可采取腰椎穿刺术、侧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内引流术帮助控制颅压。 3、纠正电解质紊乱 本病患者容易发生顽固性低血钾症,应密切检测血钾,及时补充钾离子。 4、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脂肪乳、新鲜血浆或全血。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给予免疫增强剂治疗。 急性期治疗 颅高压危象的急救措施如下: 1、卧床,抬高头部约15°-30°。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考虑气管切开。 3、药物脱水,降低颅内压。 4、呕吐严重者予止吐药物,暂停进食,并通过静脉给予液体和营养支持。 一般治疗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机体慢性消耗大,应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 (1)多烯类药物,如两性霉素 B和两性霉素 B脂质体能与隐球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容物外渗,最终导致隐球菌死亡。两性霉素 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 B的肾毒性和其他不良反应更小,通常静脉滴注给药。 (2)5-氟胞嘧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高,能抑制隐球菌内 DNA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常与两性霉素 B联合使用,通常口服给药。 (3)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代立康唑、伊曲康唑能通过与隐球菌细胞膜结合,使细胞内容物外渗、细胞溶解死亡。氟康唑和代立康唑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氟康唑还可以用于维持治疗期,通常口服给药。 2、脱水药 颅内压升高时,可使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 相关药品 两性霉素 B、两性霉素 B脂质体、5-氟胞嘧啶、氟康唑、代立康唑、伊曲康唑、甘露醇、呋塞米 手术治疗 颅内压较高、不易控制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方式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压。常用的手术方法为: 1、腰椎穿刺引流 (1)手术场景:患者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医生对穿刺局部进行消毒,浸润麻醉,之后穿刺一定深度并取得脑脊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处1-2分钟,穿刺部位用消毒纱布块固定。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预防术后头痛。 2、侧脑室外引流 (1)手术场景:患者麻醉后,先在颅骨钻孔并刺破硬膜,并将带探针的脑室导管经硬膜的开口插入一定深度,之后拔去探针,将导管远端与引流管连接,导出引流管,导管末端连接压力转换器和引流系统。最后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须注意引流管和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出血、脑脊液外漏。 3、脑室腹腔内引流术 (1)手术场景:患者仰卧,全身麻醉或头部局部浸润麻醉加腹部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先在患者右耳后上方做一弧形切口,深达骨膜后用颅钻钻孔,直到看到硬脑膜。再在耳后乳突下方切一2cm大小的切口,经皮下深层组织分离到锁骨下至右上腹剑突下,形成皮下隧道并将导管穿过。之后在腹部切5cm长的切口,将引出的导管固定在肝脏膈面。最后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手术使得脑脊液能从脑部被泵出,经皮下隧道到腹膜腔被吸收。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须注意分流管和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分流过度及消化道不适。
临床表现
1、头痛较轻时,可有低热或不发热。 2、头痛较重时,可有恶心、呕吐、烦躁、性格改变、痴呆、步态蹒跚等。 3、病变累及脑实质时,可出现淡漠、意识障碍、抽搐或偏瘫。 4、病变累及视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出现视力模糊、畏光、复视、眼球后疼痛、听力下降或丧失。
检查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发育、面容表情)、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位、姿态与步态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本病患者可见体温升高、烦躁、步态蹒跚,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或偏瘫。 2、神经系统检查 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互动检查患者的意识情况,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等)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眼征、脑膜刺激征等,来评价意识障碍的程度。还会检查视神经、听神经等颅神经是否正常。严重者可见淡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视力模糊、畏光、复视、听力下降或丧失。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检查血细胞计数。本病患者血常规多正常,部分患者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度或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或轻度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降低,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T淋巴细胞检测 T细胞水平反应细胞免疫的能力。本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 3、血清抗原检查 通过乳胶隐球菌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这种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进行早期检验,检验结果能够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 4、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可以反映颅内压和颅内环境,以鉴别不同中枢系统疾病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病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淋巴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或分离培养,可发现隐球菌。脑脊液中发现隐球菌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5、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采用 PCR方法检测脑脊液的新型隐球菌 DNA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型,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和区分变种。 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多数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可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样改变。 2、头颅CT和MRI 头颅CT和MRI可以显示脑实质和脑室的情况,帮助诊断脑积水或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
病因
新型隐球菌的孢子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隐球菌在肺内生存并通过血行播散,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致病。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备注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neoformans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症,好发于鸽子饲养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