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1W

小结

本品为普通食材,有以下病症的推荐食用:疮痈、动脉硬化、气虚体质、乳腺癌、乳痈、烧烫伤、神经衰弱、外伤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无名肿毒、消渴、心悸、心脏病、心脏神经症、虚汗、阳虚体质、癔病、脏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闭经、潮热、潮热盗汗、疮肿、创口出血、盗汗、烦躁、腹胀、高血压、骨蒸潮热、疖肿、紧张、失眠、食滞、水肿、外伤、泻痢、泄泻、心神不宁、痈肿、自汗、烦热、衰弱、小便不利、小便淋痛、泄利、易汗、肿痛。

功能主治

[1]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泻痢,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2]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3]健脾和胃,宽肠,利水。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 [4]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性味

甘,凉。

归经

入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克;或煮粥。小麦面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 外用:适量,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

别名

来,麦来。

原形态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也称浮小麦、淮小麦。

化学成分

种子中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2%-7%,脂肪约1.6%,粗纤维2%.及脂肪油(主要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还含有少量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麦芽糖酶、微量的 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

药理作用

有镇痛及抗病毒作用。

含量测定

小麦粉每100克(标准粉)含水分12.0克,蛋白质9.9克,脂肪1.8克,糖类74.6克,热量354千卡,粗纤维0.6克,灰分1.1克,钙38mg,磷268mg,铁4.2mg,维生素B1 0.46mg,维生素B2 0.06mg,烟酸2.5mg。

复方

(1)小麦6克,蝉蜕2克,钩藤3克,大枣3个,水煎,加白糖服,每日1剂。功能平肝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2)小麦100克,猪肉100克,炖至小麦熟,加盐,每日2次分食,连食1-2周。功能滋阴敛汗。适用于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 (3)白面粉250克,炒黄,醋煮为糊。功能清热消痈。适用于妇女乳痈不消。 (4)小麦50克,龙眼肉15克,大枣15克,水煎,连渣服。功能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头晕。 (5)白面粉500克,炒焦黄,每日温水调服一汤匙。功能健脾固肠止泻。适用于肠胃不固、泄泻肠炎。

各家论述

小麦多食能壅气作渴,故气滞、口渴、病湿热者宜少食。

临床应用

[食疗方选]: (1)小麦车前草粥 [原料]小麦、车前草各100克。 [制法]将车前草洗净切碎,与小麦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煮为粥。此粥健脾通淋。治小儿心脾伏热,膀胱不利之小便不通。 (2)小麦粥 [原料]小麦60克,粳米30克,大枣5枚。 [制法]先将小麦捣碎,同粳米、大枣共煮粥。每食适量。此粥养阴血,益心气,安心神。主治心阴不足之心烦,心悸,怔忡,失眠;妇女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 (3)小麦臛 [原料]小麦210克,鲜竹叶150克,生石膏150克。 [制法]上3味入砂锅,加水1500ml,煎至750ml,去渣取液频饮。此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防治黄疸流行。 (4)麦昆煎 [原料]小麦15克,昆布(洗去咸)60克。 [制法]上2味水煎,麦熟去渣。不拘时服50ml,再口中常含昆布2-3片,咽津极效。此煎软坚,散结,益气。治疗反胃,噎膈。

备注

小麦主要用于制面粉,做成各种面食。给人以热量和多种营养,还含有可以增进记忆力、提高儿童智力的胆碱等有益物质,可谓"须臾不可离"的生命之物。北方小麦性温,食之不燥;南方小麦性热。新麦性热,陈麦性平。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