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促脉、代脉、动脉、结脉、弱脉、散脉、数脉、弦脉、右寸代、左尺牢、左寸促、左寸代、左寸动、左寸短、左寸革、左寸滑、左寸结、左寸濡、左寸弱、左寸涩、左寸细、左寸弦、左寸虚、太阳司天、太阴司天、寸芤、寸弱、寸涩、太羽丙水、左寸浮虚、不安、喘息、耳鸣、汗出、悸动、健忘、筋惕、脉沉弦大、脉结代、气喘、气短、气短胸痛、情绪不稳、肉瞤、神志模糊、小便不利、心慌、心率加快、胸闷、胸闷气短、胸痛、眩晕、咽梗。

治法

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主方:安神定志丸。可加琥珀、磁石重镇安神。 2.心脾两虚 证候: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主方:归脾汤。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或代者,加附片、肉桂;阴虚甚者,加麦冬、阿胶、玉竹;自汗、盗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 3.阴虚火旺 证候: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主方:黄连阿胶汤。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滋补肾阴,清泻虚火。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养阴清热、镇心安神。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4.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心阳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黄芪、人参、附子益气温阳;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5.水饮凌心 证候: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 治则: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主方:苓桂术甘汤。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皮和胃降逆止呕;尿少肢肿,加泽泻、猪苓、防己、大腹皮、车前子利水渗湿;兼见水湿上凌于肺,肺失宣降,出现咳喘,加杏仁、桔梗以开宜肺气,葶苈子、五加皮、防己以泻肺利水;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浮肿,小便不利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 6.心血瘀阻 证候: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方:桃仁红花煎。胸部窒闷不适,去生地之滋腻,加沉香、檀香、降香利气宽胸。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兼气虚者,去理气之青皮,加黄芪、党参、黄精补中益气。兼血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滋养阴血。兼阴虚者,加麦冬、玉竹、女贞子滋阴。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淫羊藿温补阳气。兼挟痰浊,而见胸满闷痛,苔浊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宽胸化痰。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7.痰火扰心 证候:-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主方:黄连温胆汤。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 重症心悸时应予心电监护,中西药物综合抢救治疗,常用的中药抢救措施有: ①脉率快速型心悸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或静脉滴注,也可用强心灵、福寿草总甙、万年青甙,缓慢静注。 ②脉率缓慢型心悸可选用参附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缓慢静注或静脉滴注。

临床表现

临床以自觉心搏异常跳动,心慌不安,或时作时止等为特征的症状。

病因

多因气虚血弱,心失所养,或因情绪刺激、外邪直中心络,或痰饮、瘀血等痹阻心脉所致。

疾病预后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西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备注

注:常见于怔忡病、心痹、心痒等心系病,以及肺系病、情志病、虚劳、瘿病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