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养肝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盗汗、多梦、耳鸣耳聋、健忘、颧红、失眠、头晕目眩、月经后期、经少、脉细数、舌质红、苔少、苔无、五心烦热、胁隐痛、腰膝酸软、滋补肝肾、遗精。

太溪太冲肾俞肝俞

材料获取与鉴别


滋肾阴,养肝血。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健忘,胁肋隐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后期,量少,或经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针用补法。太溪穴于内踝后的胫后动脉前缘浅刺0.2~0.3寸,微微雀啄,使针感传至足底。

各家论述

肾藏精,肝藏血;肾属水,肝属木;从生理上讲,二者为母子关系;从病理上讲,可以母病及子,也可以子盗母气;无论哪脏先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之证。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髓养,或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扰均可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肝阴不足,胁络失养,则胁肋隐痛。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为肾阴不足之候。若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扰动精室,则可见男子遗精;冲任失养则见女子月经后期,量少乃至闭经。而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及舌脉则是阴虚内热的典型表现。太溪、肾俞:二穴俞原远近相配,补肾阴、益精血。肝俞、太冲:​《玉龙歌》​:​“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俞原相配,既可滋养肝血,又可防止相火妄动。

临床应用

1.耳鸣耳聋者加耳门、听宫、听会,可从耳门处进针,向下斜刺1~1.5寸,谓之一针三穴,以加强止鸣复聪之力。 2.遗精者加大赫、志室,此二穴可益肝肾,固精宫,治遗精之对穴。 3.兼心悸者此乃心阴受损之故,加内关、郄门以养心定悸。 4.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加阴郄、复溜。此二穴为阴虚盗汗症常用对穴,可滋阴潜阳,固表止汗。此外,还可在神阙穴处施灸或拔火罐。 5.头晕目眩者加四神聪透百会,为局部近取。

备注

1.肾俞、志室、复溜、期门、太冲。针用补法。 2.志室、复溜、太溪、肝俞、期门。针用补法。 3.耳穴:肾、肝、神门、皮质下、缘中、脑干。毫针刺法,或耳穴贴压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