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白膜、喉痛、咳嗽、PR间期延长、白细胞增多、肺源性呼吸困难、炎症、声嘶、苔黄、吞咽困难、吸气延长、哮鸣、咽膜水肿。
治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2.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分四次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同上。 3.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在病程初期3日应用者效果较好,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剂量决定于假膜的范围、部位及治疗的早晚。 4.心肌炎的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者给以镇静剂。可用泼尼松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严重患者可用三磷酸腺苷(ATP)和辅酶 A50U治疗。 5.神经麻痹的治疗吞咽困难者用鼻饲。 6.喉梗阻的治疗 对轻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随时准备做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较重,出现三凹征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并在切开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 7.白喉带菌者的处理 先做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者隔离,并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不必用抗毒素。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顽固带菌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白喉恢复期带菌者如需做扁桃体摘除,必须在痊愈后3个月,且心脏完全正常时进行。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咽、喉、鼻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不易剥脱等为特征,多见于秋冬季而好发于儿童的疫病。
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0.80左右)。 2.细菌学检查 (1)咽、鼻黏膜拭子涂片奈瑟或庞氏染色镜检,找到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阳性。 (3)细菌培养鼻咽拭子或患处取材培养生长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
病因
因感染燥热疫毒,邪犯肺胃,搏结于咽喉所致。
疾病预后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