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内障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内障、消渴、流黄水、渗液、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

治法

治疗原则 以益气养阴、滋养肝肾、阴阳双补治其本,通络明目、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其标。应在治疗消渴本病的基础上(控制血糖),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适时采用眼底激光光凝或手术,提高疗效和减少失明。

临床表现

临床以视力下降,眼底出现微血管病变,伴见消渴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内障眼病。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2、特殊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可显示出检眼镜下不易发现的微循环病变。造影时表现为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高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FFA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可指导激光光凝治疗,评价临床疗效。 (2)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可出现暗适应功能异常,表现为杆阈、锥阈升高;多焦 ERG检查表现为黄斑区反应密度降低;标准闪光 ERG检查a波、b波振幅降低;患病早期可见视网膜振荡电位(OPs)异常,表现为总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由于 OPs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故能显示 DR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None

消渴目病

病因

因消渴日久,肝肾不足,气阴两虚,脉络瘀滞所致。

疾病预后

基本病因 1、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2、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濡养。 3、病久伤阴或素体阴亏,阴虚血燥,脉络瘀阻,损伤目络。 4、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预防

预防措施 1、积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以糖尿病饮食为主;戒烟慎酒。 3、慎起居、调情志,适当运动。 4、定期眼科检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

备注

消渴内障,中医病名。是指因消渴日久,视衣受损、神光自内而蔽的内障眼病。消渴所致的眼病除消渴内障外,还有消渴翳障和其他与消渴相关的眼病,总称为消渴目病。消渴内障相当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病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是成年人中致盲的重要原因。消渴翳障相当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消渴目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