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风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风证、脾证、舌瘦小、风证、闭目、不语、唇青、发黄、泛吐清水、腹大、昏睡、神疲、声嘶、手足搐搦、四肢不收、四肢厥冷、头汗、头昏、头摇、息微。
治法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慢脾风总的治则为"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本病的发生多与原发病关系密切,所以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疾病反复发作。对症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汗多比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等。 2、若恶心呕吐比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吴茱萸、胡椒、半夏等。 药物治疗 脾肾阳虚 (1)方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炙甘草、炮附子、肉桂、炮姜、丁香。
临床表现
慢脾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昏睡无神、手脚发凉,手足颤动等。后期病情发展,容易出现阴竭阳亡或厥脱等急重之证。典型 症状: 1、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本病发生由于阳虚,寒水上泛,体内温煦失职,会出现面色苍白的虚证表现,以及四肢冰凉,口鼻呼出冷气,额头出冷汗等阳虚表现。 2、手足抽搐由于脾虚,肝气旺盛侵袭脾气,脾气虚极,肝风内生,则手脚出现震颤或轻微抖动,抽搐往往时发时止。 3、昏睡无神若脾气将绝,气血不生,则出现昏睡不醒,眼睛半睁半开,精神不支等症状。伴随 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并发症:厥脱若慢脾风后期阴阳两虚至严重阶段,体内肝风煽动,可发生厥脱。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临床表现:为面唇发青、四肢发凉、手足抽搐、昏睡无神等。
检查
预计检查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脑电图、脑CT、脑部MRI、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包括观察患儿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儿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患儿身体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通过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化学分析及免疫检查,来判断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等,有助于医生诊断疾病。 2、血常规检查是否存在感染。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以帮助鉴别。 3、血生化检查通过血生化,来检测血糖、血钙、血镁、血肌酐等,排除其他身体疾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影像学检查脑CT、脑部MRI通过CT、核磁等检查,可以深入观察脑部结构,来排除颅内肿瘤、颅脑畸形等疾病。其他检查脑电图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有无感染、中毒、缺氧、代谢紊乱等其他病因。
病因
发生与禀赋不足,病后失治等因素有关。反复呕吐、长期泄泻、急惊风、解颅、佝偻病、初生不啼等原发病与本病密切相关。
疾病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差,病情危重。
备注
慢脾风又称脾风、虚风,是指小儿慢惊风中纯阴无阳的一种危重症候。本病发病缓慢、病程长。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