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燥津伤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伤津、胃燥、脾胃津亏、脾胃燥、数脉、白厚燥苔、津亏、胃证、燥证、便干、大便干结、口渴多饮、尿频、舌红、苔黄、体重下降、消谷善饥、消瘦。

治法

常见病 1、消渴 临床见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治宜养胃增液,润燥通腑,方用消渴方加减。 2、膈疝 临床见胸骨后或胃脘部灼痛,吞咽梗塞,口燥咽干,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治宜滋阴和胃,方用麦门冬汤合益胃汤加减。

临床表现

临床以胃脘嘈杂似饥,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或中裂,舌苔少津,脉偏细,右关弦等为特征的证候。

None

胃燥津亏证

病因

因津液耗损,胃失濡润所致。

疾病预后

胃燥津伤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津液耗伤,胃失濡润所致,以胃脘嘈杂,痞闷不舒,饥不欲食,口渴,便结,舌干少津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膈疝、消渴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糖尿病、食管裂孔疝可见本证。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