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浮脉、白细胞增多、肺炎、疱疹、谵妄、鼻煽、恶心、发绀、烦躁不安、腹泻、腹胀、高热、寒战、急暴、咳嗽、咳痰、呕吐、气促、气急、痰赤、胸痛。
治法
1.抗菌素治疗青霉素、磺胺类药、红霉素、洁古霉素、先锋霉素 IV号。 2.对症治疗 (1)高热者一般不使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避免因严重脱水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2)疼痛及严重烦躁不安者可予以水合氯醛镇静治疗者亦不使用可卡因、安定等抑制呼吸类药物。 (3)咳嗽咳痰者应用氯化铵合剂。 (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休克呼吸衰竭及时作相应处理。 (6)颅内高压者可使用利尿剂。 3.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部阴影完全吸收。 (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 (3)未愈症状、体征无好转。 4.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饮食,鼓励病人多喝水或菜汤以补充水分。 (2)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3)高热者可在头、腋下、腘窝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水袋,全身温水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必要时口服解热药物如 APC、消炎痛等。 (4)神志恍惚或昏迷者,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休克者应平卧,头稍低,并速送医院抢救。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发绀。 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煽动。部分患者口唇和鼻周有疱疹。 5.充血期肺部体征呈现局部呼吸活动度减弱, 震颤稍增强,叩诊浊音,可听及捻发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 共振、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叩诊逐渐变为清音,支气管呼吸音也逐渐减弱代之以湿性啰音。
检查
1.辅助检查 (1)一般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 A"为主。 (2)重症者须与其他病原菌肺炎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 A"、" B"或" C"。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 L,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高。痰直接涂片作革兰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初步做出病原诊断。痰培养24-48小时可以确定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及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率。 3. X线检查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病因
发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病程短,及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可获痊愈。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