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汗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自汗、有恙。

治法

小儿表虚,自汗,古法主玉屏风散(如蜜炙黄、防风、土炒白术等味)。若恶寒冷,阳气虚也,古法主桂枝汤(如白芍、桂枝、炙甘草)。加炙附子,引用姜、枣。阳明里实。蒸蒸自汗。古法主白虎汤(如石膏、生知母、生甘草、粳米等味)以清之。便秘者。古法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引用生姜)以攻之。若大病后,气血两虚,津液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儿黄瘦,失治则变蒸疸,急宜固其真元。方用嫩黄一钱,炒党参八分,漂白术八分,炙甘草五分,引用龙眼肉三枚。若脾虚泄泻自汗后,而遍身冷,有时遇泻则无汗,不泻则有汗,此为大虚之候,急用真人参三钱(无力者用西党参三钱)。生金钱术二钱,北干姜一钱,炙甘草一钱,以挽救之。泻止,除去干姜不用,加炙黄一钱,同煎。小儿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宜补胃。方用四君子汤加黄。小儿肺虚自汗,面唇俱白,六脉无力,盖因久嗽所致。方用四君子汤加麦芽、五味子。

病因

中医认为白天安静的情况下,无故出汗过多,或稍动则大汗淋漓,称为自汗,主要源于阳虚及及汗孔失常所致,自汗的小儿多神态萎黄,手足不温,易患感冒,舌质淡,苔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