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痔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痔、息肉、贫血、脱肛、下坠、便黏、便血、大便不畅、乏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体重下降、无力、消瘦。
治法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以外治为主,伴出血或其他兼症者或多发性息肉者可应用内治法治疗。 证治分类 1.热伤肠络证 主证:大便带血或滴血,色鲜红,息肉表面糜烂充血或有渗血,大便时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 2.湿热下注证 主证:大便带血,血与粘液相混,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或腹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其他疗法 1.注射疗法:适应证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2.结扎疗法:适应证适用于低位息肉。 3.电烙法:适应证适用于较高位的息肉。 4.肠切除术:适用于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肠段切除术。
临床表现
临床以肠内黏膜上发生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便后可有息肉样痔脱出肛外等为特征的肛肠病。
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肛门指检:可摸到位置较低的息肉,质地柔软,带蒂,活动度大。查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能更清楚发现息肉的数目、大小及表面情况。查病理切片可以明确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病因
因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瘀血浊气凝聚所致。
疾病预后
息肉痔,中医病名。是直肠内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是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临床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如果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多为恶性。部分患者可以发生癌变,尤以多发性息肉恶性变较多。
备注
革藓渗湿汤加减。凉血地黄汤加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