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病毒性肝炎、妊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大腹痛、恶心、发热、乏力、腹泻、腹胀、纳差、尿黄、呕吐、酸痛、畏寒。
治法
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目前对甲肝尚无特效药,一般多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1)休息、保肝支持疗法。常用茵陈冲剂、垂盆草冲剂以及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等。 (2)由于甲肝病毒不通过胎盘屏障,不传给胎儿,故不必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母体代谢、产生缺氧等,以致较易发生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临产过程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3)分娩后甲肝已痊愈者可以哺乳.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1)一般治疗除应在肝炎急性期予以隔离和卧床休息外,并予以清淡及低脂肪饮食,每日应供给足够热能,如消化道症状较剧,则应予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2)保肝药物的应用每天需给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1及维生素B1 、B6、B12等。因维生素C为机体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物质,有增加抗感染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1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因子Ⅶ、X)合成作用。一般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K加5%或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如25%葡萄糖液加辅酶 A及维生素C。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对防止肝细胞坏死有益。对 ALT高者可用强力宁、门冬氨酸钾镁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予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 (3)产科处理 1)妊娠早期如 HB sAg滴定度高且 HB eAg阳性伴有临床表现者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可行人工流产术。因为妊娠和乙肝之间互有不良影响。但妊娠中晚期的患者当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以免由于引产而引起不良后果。 2)分娩与产褥期必须注意以下3个方面:防止出血,防止感染:在产后应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注意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检测结果,防止病情发展。 (4)新生儿的处理近年来主张对 HB 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皮内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可阻断大多数的母婴传播率。如有条件可于出生后再肌注一支人类 HBs免疫球蛋白则更有利于防止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的乙肝疫苗作用能保持5年左右,故在进入小学之前应再作一次加强免疫注射。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1)一般处理: 1)正确记录血压、呼吸、脉搏及出入水量, 2)予以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保证热能为6276k J/D,并予以大量维生素。 (2)输温鲜血,以增加凝血因子,并需输人体白蛋白或冻干血浆,有利防止肝细胞坏死和降低脑水肿的发生。 (3)胰高糖素加正规胰岛素、氯化钾,加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4)可用干扰素,连续7-14天,肌内注射。 (5)胎肝细胞悬液静脉滴注,能收到极好效果。此亦可称为胎肝细胞移植。 (6)14-氨基酸-800或复方支链氨基酸,静脉滴注,可促进肝脏情况好转。 (7)10%门冬氨酸钾镁溶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缓滴。 (8)无论有无感染征象,可予以对肝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广谱抗生素。
临床表现
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对妊娠的影响: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暴发性肝炎有关。暴发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妇较非孕妇为高。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尤易发生暴发型肝炎。
病因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