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便淋痛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尿淋、尿痛、尿急、尿频、尿涩。
治法
病位在膀胱,病性为热,故临床辨证主要根据全身症状和舌脉以分虚实。若产后小便短涩、淋沥灼痛,伴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多属湿热蕴结,伴腰酸痛、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多属肾阴亏虚,若小腹胀满,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脉弦者,属肝经郁热。治疗原则 本病以热证、实证居多,临证以清热通淋为主,根据虚实的不同,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尚须注意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清热不可过于苦寒,除湿不宜过于通利,补虚不忘化瘀,免犯虚虚实实之戒。治法:疏肝清热通淋。
临床表现
临床以产后小便淋漓涩痛,伴见尿频、尿急等为特征的产后病。
检查
1.妇科检査 可见外阴伤口愈合不良,尿道口、阴道口充血。 2.辅助检查 尿常规检査可见白细胞、脓球,甚则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
病因
因新产后气虚,或阴虚夹热,或湿热蕴结、肝经郁热下注膀胱所致。
疾病预后
产后小便淋痛,中医病名。
备注
证治分类: 1.湿热蕴结证主要证候:产时不顺,产后突感小便短涩,淋沥灼痛,尿黄赤或混浊,口渴不欲饮,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通淋。代表方:加味五淋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加益母。方药:黑栀、赤茯苓、当归、白芍、黄芩、甘草、生地黄、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 2.肾阴亏虚证主要征候:产后小便频数,淋沥不爽,尿道灼热疼痛,尿少色深黄,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肾养阴通淋。代表方:化阴煎《景岳全书》。方药: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黄柏、知母、绿豆、龙胆草、车前子。 3.肝经郁热证主要征候:产后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尿色红赤,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小腹胀满,甚或两胁胀痛,口苦而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