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肾盂肾炎、白细胞减少、尿糖阳性、淋证、叩痛、慢性面容、脓尿、腰痛。
治法
1.一般治疗鼓励多饮水,勤排尿。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积极治疗诱发因素,如肾结石、输尿管畸形、反流性肾病等。 2.抗感染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较复杂,最好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 3.疗效判断 (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3)复发指治疗后菌尿转阴,但停药后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与先前感染完全相同。 复发的常见原因有: (1)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而引起尿流不畅。应积极解除梗阻、纠正解剖异常。如无法纠正,则根据药敏选择恰当抗生素治疗6周。 (2)抗生素选用不当或疗程不足。根据药敏选择药物,治疗4周。 (3)病变部位瘢痕形成,血供差,病灶内抗菌药物浓度不足。可选用大剂量杀菌性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等,疗程6周。 (4)再发治疗后菌尿转阴,停药后6周内发生两一种与先前不同的病菌感染,即重新感染。可按首次发作的治疗方法处理,重视预防。同时应全面检查有无易感因素存在,予以去除。
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的表现与急性肾盂肾炎截然不同,其发病和病程很隐蔽。分为三部分: 1.尿路感染表现不明显,可有乏力、低热、厌食等,间歇性出现腰酸腰痛等肾盂肾炎症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症状。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 2.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如尿浓缩能力下降,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易发生烦渴、脱水;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可表现为低钠、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时也可出现高钾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常见。慢性肾盂肾炎表现以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为主,往往比肾小球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3.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可有水肿、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表现。
检查
1.尿常规 检查最简便而可靠的方法。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成为脓尿,有时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可伴有镜下血尿。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可能受累及。 2.尿细菌学检查 95%以上的尿路感染有革兰阴性菌引起,其他一些寄生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厌氧菌、棒状杆菌等很少引起尿感。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5/ml有临床意义。美国传染病学会的推荐标准:有肾盂肾炎症状、菌落计数≥104/ml可考虑为感染。尿细菌培养能够帮助确定致病菌株,并可进行药敏试验,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 3. X线检查 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具有特征性征象,即肾盂和肾盏的变形、扩张或缩窄,肾乳头收缩等。 4.超声检查 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影像学方法。可见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集合系统结构紊乱,可见肾盂分离或扩张。后期可见皮质回声增强、变薄等表现。 5.尿浓缩功能检查 可出现低比重尿、尿糖阳性、尿冰点渗透压减低等表现,但缺乏特异性。 6.肾功能检查 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如肌酐、尿素氮、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又名胱抑素 C(Cystatin C)增高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病因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的肾盂肾炎。但目前对此定义有所争议。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学表现为:肾盂和肾盏有慢性炎症表现,肾盂扩大、畸形,肾皮质及乳头部有瘢痕形成,肾髓质变形,肾盂、肾盏黏膜及输尿管管壁增厚,严重者肾实质广泛萎缩。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因。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