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聚糖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6.9K

小结

本品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可用于: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脂肪肝、重金属中毒、高血糖、高血压。

功能主治

调节血脂,有改善肠道功能、保水、膨胀、吸附和难消化性等作用,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压,提高免疫能力,排除体内重金属,调节血糖,强化肝脏机能,促进酒精代谢,保护胃粘膜。

制法

将甲壳粉碎,加入稀碱液,使蛋白质和不溶物分离。在不溶物中加10%稀盐酸使其中磷酸钙溶解成氯化钙,离心分离、水洗、干燥,得粗甲壳素。加40%-50%浓氢氧化钠液,110℃,1h(或在1mol/升干酪素碱中100℃下浸12h),以脱去乙酰基,过滤、水洗、真空干燥而成。也可由甲壳素经内切甲壳素酶分解成4-6糖的低聚糖而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法)。

性状

白色至淡黄色或淡蓝白色或淡红白色非结晶性粉末或鳞片状,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酸、甲酸、乳酸、苹果酸等酸性水溶液,有涩味;不溶于磷酸、硫酸,不溶于中性或碱性溶液。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0万-200万。

化学成分

因水解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低相对分子质量品,1%乙酸的1%壳聚糖液的粘度为: (20-200)×10-3Pa·s; (2)中相对分子质量品,1%乙酸的1%壳聚糖液的粘度为: (20-800)×10-3Pa·s; (3)高相对分子质量品,1%乙酸的1%壳聚糖液的粘度为: (800-2000)×10-3Pa·s; (4)常用品,1%乙酸的1%壳聚糖液的粘度为:≥(200)×10-3Pa·s。

药理作用

1.调节血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从而降低动脉硬化指数。用 SD大鼠,分低(83.3mg/公斤)、中(166.7mg/公斤)、高(333.3mg/公斤)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高脂对照组。经口服给予各剂量组大鼠壳聚糖28d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10.5%(P<0.01)、14.2%(P<0.01);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总甘油三酯分别降低27.5%(P<0.01)、18.8%(P<0.001)、26.1%(P<0.01);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升高16.5%(P<0.01)、32.7%(P<0.001)、50.4%(P<0.001)。这是因为具有正电负的壳聚糖能与具有负电负的胆汁酸相结合后排出体外,使脂肪不被乳化,从而阻碍脂肪的消化吸收。每克壳聚糖可吸附7.2克胆汁酸(Bileacid),也能吸附其他类似消化酸,如胆酸(Cholicacid)为4.8克/g壳聚糖。胆固醇主要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而壳聚糖与胆汁酸结合排出体外后,使重新吸收进肝脏中的胆汁酸减少,这就促进肝脏将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从而使血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运向外围组织。HDL含量越高,血胆固醇就越低;LDL含量越低,血胆固醇就越低,壳聚糖可升高 HDL,降低 LDL、故有利于降低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摄入量0.5-3.0克/D。 2.具有膳食纤维性质,有改善肠道功能、保水、膨胀、吸附和难消化性等作用。 3.调节肠道菌群。包括降低细菌总数和腐败菌(如念珠菌属)。从而降低肠内细胞所产生的腐败物质(氨、酚、吲哚、甲基苯酚等),同时有促进体内双歧杆菌增殖和抑制有害菌生长的功效,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4.降低血压。其作用与体内所含食盐中 Cl结合后排出体外有关,而氯离子是导致高血压的元凶。 5.提高免疫能力。壳聚糖可提高淋巴细胞(NK细胞和 LAK细胞)的活性,这些细胞对内环境的pH值变化非常敏感,当pH下降,活性也随之下降,使非特异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和破坏。由于壳聚糖使体液pH倾向弱碱性,故可制造淋巴细胞破坏癌细胞的环境,从而起到防癌抑癌作用。曾用健康昆明种小鼠,分低(166.7mg/公斤)、中(333.3mg/公斤)、高(666.7mg/公斤)三个剂量组喂以壳聚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分别升高9.1%(P<0.01)、14.8%(P<0.001)和13.4%(P<0.001);低、中、高剂量组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分别升高82.5%(P<0.01)、82.5%(P<0.001)、105.3%(P<0.001);中、高剂量组的血清溶血素分别升高21.8%(P<0.05)、28.4%(P<.0.05);中剂量组的 NK细胞活性升高84.3%(P<0.05)。由此可见,壳聚糖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的作用。 6.排除体内重金属。壳聚糖因有游离氨基,有螯合二价金属离子的作用,故在酸性条件下有阳离子型聚电解质的性质,可聚附镉、汞、铅、铜等重金属后排出体外的作用。 7.调节血糖。正常人体体液的pH是7.4左右。若pH值降低0.1,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30%,于是出现高血糖。壳聚糖分子中含有碱性基团,调节pH为弱碱性、便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缓解糖尿病症状。壳聚糖还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能分泌胰岛素的 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也很有作用。曾用小鼠做试验,分三组饲以壳聚糖:低剂量组(166.7mg/公斤)、中剂量组(333.3mg/公斤)和高剂量组(666.7mg/公斤),经21天后,与高糖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的空腹血糖值分别降低20.9%(P<0.001)、19.2%(P<0.001)、18.4%(P<0.001);给予各鼠50%葡萄糖后2h的血糖分别降低26.5%(P<0.001)、23.6%(P<0.001)、18.4%(P<0.001)。 8.强化肝脏机能,促进酒精代谢。长期超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酒精进入肝脏后,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的毒性导致头痛、恶心等。一部分乙醛经乙酰辅酶 A的作用变成乙酸。壳聚糖可增强肝脏机能,明显加快酒精代谢作用,它不仅可以加速乙酸的生产,降低乙醛的浓度,而且由于使乙醛得以及时处理,乙酸相对减少,从而防止了脂肪肝和肝硬化的形成。 9.保护胃粘膜。由于壳聚糖与胃酸作用后形成胶状液,附着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阻止了胃酸对损伤面的刺激,促进损伤面的修复,故壳聚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胃溃疡辅助治疗剂。 10.副作用。可影响对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对肠道菌群平衡、儿童生长及怀孕妇女也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壳聚糖也不适于患有肠道吸收综合症的人群使用。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