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疸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疸证、胆证、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便陶、发黄、腹泻、尿褐、皮痒、上腹痛、胁痛、厌油。

治法

证治分类1、阳黄(1)热重于湿治法:清利湿热退黄(2)湿重于热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3)急黄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2、阴黄(1)寒湿困脾治法:温阳健脾,化湿退黄(2)脾虚湿滞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右胁下疼痛,黄疸,尿如浓茶,粪便呈浅灰色或如陶土,伴见皮肤瘙痒,厌食油腻,腹泻等为特征的肝系病。

病因

因胆石、蛔虫、肿瘤、手术等阻压或损伤胆道,使胆汁排泄受阻,淤积入血,溢于肌肤所致。

疾病预后

胆疸是因胆石、蛔虫、肿瘤、手术等阻压或损伤胆道,使胆汁排泄受阻,不能泄入肠道而淤积入血,溢于肌肤。以右胁下疼痛、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郁滞,病变在肝内者称为肝内胆汁郁滞,在肝外者称为肝外性胆郁。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