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继承发扬:营养治病如何古为今
中华饮食营养健康 (一)中华营养食疗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营养食疗学虽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溯根求源,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起源于原始社会。 很久很久以前,“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礼纬·含文嘉》),揭开了加工食物的新篇章。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淮南子·修务训》),揭开了挑选食物的新篇章。我们的祖先在饮食充饥的活动中慢慢地从不自觉的营养食疗过渡到自觉地营养食疗中。
公元前18世纪商朝的伊尹,创造了烧制汤羹、煎制汤液的方法。公元前5世纪,周朝有了负责君王饮食保健的专职营养医生一食医,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师。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营养食疗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秦汉到五代,营养食疗已经形成并广泛应用。在唐朝,由孟诜著、张鼎增补的中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已经成书,可见当时营养食疗具有一定影响了。 从古代到现代,营养食疗飞速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现代科学营养知识的新突破,中华营养食疗吸收了现代营养新概念,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营养”食疗。 (二)营养治病具有自然疗法的功效 随着营养食疗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营养食疗学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尤其是营养治病饮食自然疗法的妙处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营养治病使饮食成为了治疗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了食物的自然属性,顺应人类的自然饮食习惯,疾病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整个过程不留任何医疗痕迹,不产生任何医疗污染,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这非常吻合自然疗法的定义。 自然疗法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完全摒弃化学合成药物;二是效法大自然恢复人的自然之性。它是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通过天然的物质(如食物、水和阳光),通过自然人的生活行为(如饮食、睡眠和运动),通过健康的情绪(如幸福、希望和愉悦),激发人体自身自然抗病能力,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祛除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其实自然疗法自古就有,我国历代医家著作中都有论述。传统医学认为病是标,人是本,维持本的阴阳平衡就能保持健康。传统医学主张用天然的药物或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固本扶元,标本兼治。我们的祖先早已总结并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自然疗法,比如营养食疗、针灸推拿等,其功效早已得到世人的认可。 在西方,自然疗法属于新兴的替代医学范畴,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替代医学的科学研究,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学研究中心。替代医学倡导医生面对病患时,尽最大努力寻求最健康的治疗方法,既能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又不会有毒副作用,同时也不会产生体内体外环境的污染。比较常见的自然疗法有营养疗法、按摩疗法、体操疗法、冥想疗法、催眠疗法等。 饮食营养治病是自然疗法的延伸,它合乎人的天性,通过营养来调理人体的健康,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福音。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