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酸痛、畏寒、压痛、意识障碍、胀痛、肌强、劳累加重、喜温、腰强、腰酸痛、阴雨加重、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病证,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常由急性腰扭伤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或先天发育异常,腰部承受能力减弱,或素体虚弱、寒湿邪侵袭所致。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现青壮年发病也占相当比例,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本病属中医“腰痛”范畴。
1.治法 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2.手法 㨰法、推法、按法、揉法、弹拨法、擦法、扳法、拍法。 3.取穴与部位 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委中、腰背部、腰骶部。 4.操作 (1)㨰推腰部 患者俯卧,医者用㨰法在腰部两侧膀胱经往返施术3分钟,然后用双手掌沿脊柱向两侧分推腰部3遍,最后用掌根直推两侧骶棘肌3遍,手法宜深沉缓和,时间约5分钟,以舒筋活血,解除痉挛。 (2)按揉腰骶部 医者用掌根按揉腰部两侧膀胱经,往返操作3遍;然后按揉腰骶部,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时间约5分钟,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按揉穴位 医者用拇指端重点按揉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及委中等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时间约5分钟,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4)弹拨竖脊肌 医者用拇指或肘部弹拨患侧竖脊肌3~5遍。 (5)擦腰骶部 医者在腰部涂上介质,直擦腰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6)斜扳腰椎 患者侧卧,医者行腰椎斜扳法操作,左、右各1次。 (7)拍叩腰骶部 患者俯卧,医者先拍打两侧骶棘肌,然后叩击腰骶部,以解痉止痛,舒筋通络。
来源
1.积累性损伤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积累性损伤。由于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活动,或长期腰部姿势不良等,导致腰部软组织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部筋膜劳损、松弛,或腰部软组织扭伤之后,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损伤,迁延而成。其病理变化为腰背肌、韧带及筋膜内压力升高,血流不畅,肌纤维收缩时能量消耗得不到补充,乳酸积聚,代谢产物堆积而发生腰部软组织炎症、变性、增厚、挛缩及粘连,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 2.先天发育异常 腰椎可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和解剖结构缺陷等改变,如腰椎骶化、先天性隐性裂、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等可减弱腰骶关节的稳定性;腰椎滑移,腰椎生理曲度过大、变直、消失等,可导致腰椎承重功能减弱,脊柱承重力线改变,或腰部两侧肌肉受力不均衡,继发腰部肌肉劳损。其病理变化为肌肉筋膜附着处充血、水肿、增厚、粘连、变性或瘢痕组织形成等改变,导致无菌性炎症,刺激脊神经后支而产生持续性腰痛。 3.外感风寒湿邪 风为百病之长,寒主收引,湿性凝滞,腰部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促使腰背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和变性,筋肌僵滞,引起慢性持续性腰痛。 4.素体虚弱 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或缺乏运动锻炼,腰背肌力薄弱,不胜劳累,腰部稍长时间的活动顿感腰酸背痛,或长期处于某一姿势缺乏运动,造成腰肌静力性损伤而腰痛。《景岳全书·腰痛》曰:“腰痛症,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猝入肾经,故猝然而患腰痛。”说明劳逸不当,平素体虚,年老肾气不足,劳累过度,或外感风、寒、湿邪,凝滞肌肉筋脉,以致气血不和,肌肉筋膜拘挛,经络阻滞而致慢性腰痛。
鉴别
1.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清晨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腰椎钙质沉着和椎体边缘增生骨赘等。 2.陈旧性腰椎骨折 有外伤史,腰痛呈持续性,阴雨天或天气变化时尤为明显,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见椎体楔形压缩改变或附件骨折。 3.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典型的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麻,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和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MRI、CT检查可明确诊断。
各家论述
1.病史 有腰部肌肉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史。 2.症状 (1)腰部长期酸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阴雨天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喜暖怕冷。 (2)腰部重着板紧,常喜欢用双手捶腰或做叉腰后伸动作,以减轻疼痛;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但不能久坐、久站。 (3)急性发作时,腰痛症状加重,疼痛沿臀部向大腿后外侧放散,以酸痛、胀痛为主,但一般痛不过膝。 3.体征 (1)腰部活动无明显障碍,部分患者可有脊柱侧弯及下肢牵涉痛。 (2)腰部压痛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和腰椎横突处,轻者压痛不明显,重者一侧或双侧骶棘肌僵硬,感觉迟钝。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椎滑移、骨质增生等;可见先天发育异常或解剖结构缺陷,如第5腰椎骶化、第l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等。
临床应用
1.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原来的腰部超负荷现象,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2.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疗效缓慢,患者应积极、耐心地配合医者治疗。
备注
腰椎是由5个椎体组成的具有生理弯曲的骨性支柱,承受着人体1/2的重量。 1.骶棘肌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腰部两侧的深层肌肉数目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骶棘肌,位于棘突两侧,从骶骨的背面向上一直延伸到枕骨。收缩时,可后伸脊柱和仰头,对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2.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为腰部的深筋膜,甚为坚韧,分前、后两层,后层较厚,起自腰椎棘突,覆盖骶棘肌。两层筋膜在骶棘肌的外侧缘互相融合,并成为部分腹肌的起点。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