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本经》
【别名】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基原】 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 【正名释义】菊本作鞠。鞠,穷也。《月令》云:“九月,菊有黄花。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 【别名释义】菊花,因采摘时间,皆应节候,故有节花之名。《玉函方》云:“用甘菊,三月上實日采苗,名日玉英; 六月上實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日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甘菊多莳栽,故为家菊。金精、金蕊之名均言花蕊之色。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在古代,菊花的颜色主要是黄色,所以菊花又称黄花,其实是野菊花之名。贾九如云:甘菊得秋气之深,应候而开,受金正气,秋金木白,故取白色者。馒头菊、簪头菊,皆取其花之形。 【推演性能】《纲目》云:“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钟会《菊花五美》赞云:园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贝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故此,菊花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传说故事】1.《风俗通》记载:在南阳郦县(古县名,秦置。河南南阳西北内乡一带)有一山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很大很多的菊园。水从山上流下,形成滋液,谷中有三十余户人家,没有打井,祖辈都是饮用此水,是有名的长寿村,上寿达一百二三十岁,中寿也有百余,最小也活到七八十岁。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邮县每日送水二十斛,用来饮食,这几个人原来都患有风眩症,全部治愈。隋开皇初,将此县改名为菊谭。2. 菊花有这样一段故事:宋朝苏轼号东坡,才气横溢,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诗词,工书画,落笔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屡受打击。王安石做宰相,东坡属于门下。因“字说”得罪安石,由輸林学士貶为潮州刺史。三年任满,回京 见。往谒安石,适逢外出未归。东坡坐在书房,见端现下压一诗笺,中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见诗大笑,自思:黄花是指菊花,因晋陶渊明爱菊,颇为文人所重。开于深秋,其性颇强,敢与秋霜相抗,最能耐久,虽老而枯干,终不落瓣。王安石的诗“吹落黄花满地金”简直是胡说八道。一时诗兴大发,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久候安石不归,就回到寓所。晚间王安石回来,看见续诗,听家人说苏东坡写的。安石大怒,把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东坡只得忍气吞声地去赴任。东坡任团练副使,颇为清闲,与名士陈季常为友,终日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秋天到了,黄菊盛开。一天季常来访,东坡约季常同往花园赏菊,见黄花纷纷落地,真似铺金一样,大惊失色。季常问明缘故,笑道:“花木各地不同,黄州的菊花是经秋风而落瓣的。”东坡方知安石为了东坡续诗笑他,特意把他贬到黄州叫他看看“吹落黄花满地金”。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