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型-慢性乙型肝炎灸法处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肝邪克伐脾胃日久,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造成脾胃两虚,不能摄取饮食精微以濡养全身,则见发干形瘦,精神萎靡,眩晕,食欲缺乏,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周身无力,肢体酸困或水湿不化,形成水肿、腹水、脉弦缓等。本型相当于慢性乙型肝炎,人以水谷为本,治以健脾益胃为主。 1.处方 (1)主穴:肝俞、脾俞、足三里(化脓灸)。 (2)配穴:中脘、阴陵泉、三阴交(非化脓灸)。 2.穴解 (1)肝俞:见上。 (2)脾俞: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胃司受纳主宰中焦,皆为仓廪之官。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缺乏食欲、泄泻、各种肝炎、肝脾大、黄疸、乏力、四肢沉重、腹胀、水臌、积聚、胁下满等。 (3)足三里:属胃经合穴,脾与胃相表里,主消化,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共为后天之本。古人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补土所以敌木,治本可以治标","知肝之病,当先实脾"。这些都是治肝先治脾的主导思想,强调补脾之目的在于防止肝木偏亢,乘伐脾土,所以培土敌木,以此制彼是高明治法。本穴有养生保健、祛病延年、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补益肾气、调整免疫的作用。主治一切消化系统病、心腹胀满、水臌等。治疗范围极广,可以概括全身各系统的疾病。 (4)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3寸处,当胫骨后缘,属脾经,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所以有调理肝、脾、肾三经的功效。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之作用。主治心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小便不利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