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证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沉迟脉、紧脉、弦紧脉、弦脉、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少宫己土、少徵癸火、太徵戊火、抽搐、僵硬、角弓反张、拘急、口噤、脉伏弦、脉弦有力、强直、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项强、牙关紧闭、谵语。

治法

痉证的治疗原则 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应舒筋解痉,治本以养血滋阴,舒筋止痉为主。由于津伤血少在痉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滋养营阴是治疗痉证的重要方法。症治分类证名:邪壅经络证症状: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临床表现

临床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口噤,角弓反张等为特征的肝系病。

检查

痉证,项背强直较甚者,多与西医学中的脑膜刺激征相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临床表现,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炎、高热惊厥。肝性脑病、尿毒症以及脑寄生虫病。临证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感染性疾病可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已明确感染的性质。进行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

None

痉证

病因

因外感六淫或瘟热疫邪等壅滞经络,引动肝风,或因过汗、失血、久泻,阴虚血亏,虚风内动,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不能自主所致。

疾病预后

痉证,中医病名。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其发病原因,外则风寒湿热之邪,内则脏腑失调、气血亏虚、痰阻血瘀而筋脉失养。治疗原则 是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同时,必须辨明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切勿滥用潜镇息风之品。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