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内障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内障、瞳色淡绿、抱轮红赤、白睛混赤、胞睑肿胀、恶心、目胀、呕吐、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水肿、头痛。
治法
治疗原则 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证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证治分类 内治 (一)肝胆火炽,风火攻目 症状: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二)痰火动风,上阻清窍 症状: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三)肝郁气滞,气火上逆 症状: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四)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症状: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其他疗法 1、口服醋氮酰胺,首次服500mg,以后每6小时服250mg,同时服用10%氯化钾10ml,以防止副作用。 2、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或50%葡萄糖液100ml,一次静脉注入。 3、西医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骤降,伴有头痛如劈,目赤胀痛,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瞳神病。
检查
1、眼部检查 (1)先兆期:偶有昏朦雾视。可见前房稍浅、房角窄等特征,或一眼有本病史,或有明确的该病家族史等,皆可认为属发作先兆期。 (2)急性发作期:视力锐降,常为数指或手动,严重时仅存光感;胞睑肿张,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甚而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黑睛后壁可有黄仁色素附着;前房极浅,可有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模糊;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缩失灵,房角关闭甚或粘连;目珠胀硬,眼压升高,多在50m mHg以上。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先兆期各症多不典型,若疑为本病者可行暗室试验检查。即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在暗室内静坐1-2小时后,暗光检查眼压,眼压升高超过8m mHg者为阳性,可进一步作青光眼排除试验。 (2)房角镜检查:观察前房角是否有粘连及粘连的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病因
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肝风上扰,或脾湿生痰,痰火升扰,或阴虚阳亢,气血不和,神水瘀滞所致。
疾病预后
绿风内障,中医病名。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之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类似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本病患者多在40岁以上,女性尤多。可-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
备注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