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道,饮食有方:告诉你什么是营养治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9

中华饮食营养健康

(一)营养治病的含义 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是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素。营养是生命的根本,力量的源泉,健康的基石。健康的身体,主要得益于充足和均衡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良或失调,肌体就会失衡,免疫力下降,导致病魔缠身。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摄入各种营养,使体内营养充足、均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就是营养治病。 通常摄入营养有三条途径:一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丰富的营养;通过食用已添加营养素的“强化食物”(如碘盐)获得一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三是服用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C片)得到相应的营养。第一条途径既方便又实用,效果最好,也最为普及。充足、均衡的营养主要来自于日常饮食,来自于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后两条途径只作为第一条途径的辅助。 现代营养治疗学极力主张通过饮食来防治疾病,中国古代医学也提倡饮食治病。 战国名医扁鹊就提到过:“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由此可见,饮食治病是古今中外共同的认识。 我国古代就有人把“膳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华食疗”,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华食疗”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即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医疗保健实用科学一中华饮食营养治病学,也称中华营养食疗。 中华营养食疗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运用现代营养知识,结合中华医药食疗原理,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精选不同的食物,经过科学烹饪做成美味佳肴,达到既能享受美味又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营养治病与药物治疗 营养治病主要通过饮食来防治疾病,即饮食疗法;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来防治疾病,即药物疗法。两者皆可治病,但各有优缺点。

饮食疗法寓治于食,首先是食,其次才是治,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的“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另外,饮食疗法中食物的选材和配比没有药物那样严格,它还可以根据口味喜好来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使之色、香、味、形俱全,无论在感官上、精神上都让人有美的享受。饮食疗法非常浅显易懂,操作简单,食用适口,可长期坚持,尤其适宜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它主要作为药鳳凰生活·中华饮食营养健康 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而存在,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严重患者应在医生的治疗过程中,辅以营养食疗。 药物疗法主要是针对患者,针对疾病。药物性质刚烈,毒副作用相对较大,剂型和剂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用药必须十分谨慎,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若随便施药,不仅无法治疗疾病,反而会使病情恶化。另外“良药苦口”,服用困难,难以坚持。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是针对患者。 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两种疗法都是不可或缺的,饮食疗法与药物疗法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 (三)营养治病与药膳食补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膳食中加入了药的成分,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讲究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借助膳食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相对于药膳食补而言,营养治病的饮食疗法是一种真正的自然疗法,不加入药物,不人为地加大补益的强度,通过自然而然的饮食,调和脏腑,使营养均衡,从而提高了免疫力,达到了防治疾病的目的。 (四)营养治病与普通饮食 不管是营养治病的饮食还是普通饮食,首先都必须符合饮食的基本要求。营养治病是普通饮食的更高层次,是极具附加值的饮食。营养治病的饮食更有针对性,更具疗效,因为它是在现代营养治疗学和中华食疗学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食材,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